文档介绍:东阳方言选编
编写于2015年11月
东阳方言选编
东阳古时属吴越,古语是吴语的一部分,历史悠久,与习俗一样一直流传至今。在很多场合,还是能听到人们喜欢用方言交流。1979年反击越南战争中,东阳方言曾用作军事通讯专用语言,起到通讯机密不易破译的作用。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现在有很多东阳年轻人不太会说方言了,同老年人说话使用普通话,不但很难沟通,而且,老人会说你不尊重东阳文化呢。
为了年轻人便于学习东阳方言,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我把收集的一些东阳方言和习俗提供给大家。东阳方言南北也有差异,我采用东阳湖溪地区口音比较多,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编写:李昲
一、用具类
撴柱-------挑担肩膀疼了换肩时,用来柱到扁担中部稍微休息一会的工具。
柴㧤--------两头尖的圆木棍,用来挑柴的工具。
钩刀--------用来砍树、砍柴的工具,东阳地区的钩刀头部象月亮湾,似钩子,故叫钩刀。
耕索--------耕田时用来连接牛与耕具的绳索,演变成挑担时用来捆绑柴草的绳子也叫耕索。
捣臼、捣臼柱---------用来去除谷壳和粉碎粮食的石制工具。使用时把粮食放入捣臼内,再用捣臼柱捣去皮壳。捣臼柱有圆球形和长条形二种,圆的用来捣碎粮食,长条形的用来去除谷壳。
麦磨----------也叫石磨,用来磨麦粉、磨豆浆的石制工具。形状圆,由两片磨盘采用木制磨心合并而成。使用时,靠手工转动上片磨盘,下磨盘是固定不动的。一边转动,一边从上片磨盘的小孔上添加粮食,靠上下两片磨盘的转动磨合把粮食磨碎。后来改进成水磨,利用水的流动带动磨盘加工粮食。解放后,有电了,科学发展为机械加工粮食。
犁、耙、耖-----------犁刀、耙刀、耖子与木架组合的耕田工具。犁用来翻耕水旱地;耙用来耙碎翻耕过的泥块;耖用来耖平翻耕、耙后的水田,便于播种。犁、耙、耖都用牛来带动耕作。80年代有了柴油耕田机,以前的耕作方式就淘汰了。
笠帽--------用竹蔑、棕毛、油纸三种材料制作成的防雨、防晒用具。现状圆,帽顶是圆锥体。
蓑衣---------用棕编织成的一种防雨衣,蓑衣无袖,穿上刚好遮住膝盖,这样设计便于下田劳作。
牛插棒-------一般采用毛竹丫杈制成,是牛耕田时指挥用的,别看牛插棒细小,牛只要看见主人举起牛插棒,就怪怪听话。
牛鞍-------耕田时架在牛肩上器具,半圆形,用弯曲的树木制作。
牛鞍索-----耕田时用来连接牛鞍与梨耙的绳索。
团箩---------竹制器具,形状圆,用来背除粮食中的细小杂物和晒粮食。
米筛---------竹制器具,形状圆,用来筛除粮食中的细小杂物。
船头---------竹制器具,形状圆,似船的头部,故叫“船头”。用来晒粮食和剥落玉米。
方箩--------竹制器具,上口圆,底部方,故叫方箩,用来装粮食,两只箩筐装满刚好一担。
稻勺-----也叫稻桶,木制器具。方形,上口大,底部小。收割稻谷时,农夫拿着稻把根部用力往稻勺内猛打至稻谷粒脱落完为止。
水缸---------用泥烧制的器具,在厨房里用来装水。
甏头----------用泥烧制的器具,在厨房里用来装食物。
雌锅笠-------竹制器具,架在锅内用来蒸热食物。
铜勺-------厨房舀水器具,以前用铜铸,现在用铁和合金制作。
汤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