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文档名称:

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6,621KB   页数:4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课件.ppt

上传人:yzhlya 2017/9/12 文件大小:6.4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调歌头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习目标:
1.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
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水调歌头
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经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故而得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因曾任翰林学士,故时人称苏学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东坡全集》。《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散文:与欧阳修合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三苏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
晁补之张耒
其他合称:
lěi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当太守两年了。中秋之夜,他约几个客人在超然台上饮酒赏月,席上听人说他将调官到别地,不免感叹自己的生活动荡不定,好象夜里常被惊起的鸟鹊不能安然入睡一样。
此刻,明月高挂在东山上,光华普照大地。在这家家户户团圆之夜,苏轼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弟弟苏辙,跟他分别已经有六、七年时间了。那时苏辙在济南当小官。两地
写作背景
都在现今山东省,相隔不远,但是,“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他和弟弟各自在异乡为异客,不能像过去那样亲密无间地话家常了。
在杯盘交错中,苏轼一面与客人应酬,一面昂头望着明月,思绪万千,不可抑止。他在幻想中不觉飞进了清凉美丽的月宫,感到人生的遭遇不能十全十美,正如月亮有阴晴圆缺那样……
这天夜里,苏轼与客人欢饮达旦,喝得酩酊大醉,创作了这首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创作背景:
作于丙辰中秋(1076)当时苏轼41岁,为密州(现山东诸城)太守,政治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即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作者并不因此超脱尘世,而是热爱这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身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