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4
文档名称:

《中药学》医药科技丛书.pdf

格式:pdf   大小:1,634KB   页数:1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药学》医药科技丛书.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9/13 文件大小:1.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药学》医药科技丛书.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
点。其品种繁多,仅古籍记载就有种以上,发展至今已达余种。中药是我国
人民防病治病和强身健体的主要武器,数千年来它对保障国人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
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
的一门学科,既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由
于中药中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古人将中药或中药学称为本草。
第一章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在浩如烟海的本草典籍和医药文献中,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宝贵经
验和卓越贡献。它既是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又是研究和发展中药学的基础。现将历代本
草代表作简介于下。
一、《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但并非出于一时
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其成书年代虽尚有争议,但不会晚于公元
世纪(东汉末年)。原书已佚,现存各种版本均系后人考订、整理、辑复而成。其序例
部分赅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
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
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为本草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
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书成于公元年左右(南北朝梁代)。
在序例部分除对《本经》条文逐一注释、发挥外,又补充了大量采收、鉴别、炮制、制
剂、合药取量、诸病通用药及服药食忌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药学理论。在各论首创按药物
自然属性分类法,将所载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七
类。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在普查全国药材基础上,由李勣领
衔,苏敬等人共同编撰而成。书成于公元年( 唐显庆四年),共卷,载药
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
学专著的先例。本书的完成依靠了国家的行政力量和充分的人力物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
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公元年问世的欧洲纽伦堡
药典《科德药方书》早年。该书无论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全面总结了
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并很快流传于海内外,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本草代表作。作者唐慎微,以掌禹锡的《嘉祐本草》
和苏颂的《图经本草》为基础,并收集转录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对本草的真知灼见、经
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本草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撰成此书。书稿
初成于公元( 宋元丰五年),定稿于公元年(宋大观二年)以前。全书共
卷,载药种,附方余首。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资料翔实,医药结合,集
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五、《本草纲目》
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他采用多学
科综合研究的方法,以毕生精力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前后历时年,
参考文献余种,并进行长期的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终于在公元年(明万历六
年)著成这一巨著。全书共卷,约万字,载药种,绘药图余幅,附方
余首。其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及药性理论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和发
挥;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部共类,每药按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
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该书不仅
集我国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发展到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
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
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在广泛收集民间草药和注意研究
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初稿成于公元年(清乾隆三十年),定稿于公元年
(清嘉庆八年)。全书共卷,载药种,其中新增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同时,对《本草纲目》略而不详的地方加以补充,错误的地方加以
订正,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