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是由【cjc20160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
.
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
“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
.
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
,《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
.
(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钉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
,《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
.
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
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
..
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
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
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
....
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
....
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
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
1:.
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
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
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4.(3分)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
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
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三、标题
5.(6分)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里描
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6分〕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
数回一个童年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6.(1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社会传播过程中至少要求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
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
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
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
2:.
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
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
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
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
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
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些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
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
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
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做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
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
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
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
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
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
就很快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
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
里着火了?”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
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这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
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
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
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
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
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1)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
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B类传播行为指
3:.
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
,B类传播行为
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
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
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
,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
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
,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
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
,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
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7.(20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
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
....
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
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
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
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
4:.
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
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
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
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
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
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
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
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
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
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
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
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
.....
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
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
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
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
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
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
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
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
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
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
5:.
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
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
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
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
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
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
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
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
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
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
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
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
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
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
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
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陌生的光:〔2分〕
....
②陌生的气息:〔2分〕
.....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6:.
(3)“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分〕
(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8.(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题。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
.
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
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
.
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
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
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
..
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
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
“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
.
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
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
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
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
.
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
.
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
.
7:.
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
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
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
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
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
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
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
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
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期:期待。
..可惜:令人惋惜。
.微:精深微妙。
:检验。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
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事业踪迹,厘清因果,
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
8:.
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
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
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
而无过失而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4分〕
②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4分〕
9.(8分)(二)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
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
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
会现实。〔2分〕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9:.
10.(6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区分,其中颜渊属于,子贡属于。〔2分〕
(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
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4分〕
11.(6分)(四)古诗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于我如
浮云。(《论语》)
(2)且矫诏纷出,,,不敢复有株治。(张溥
《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二三其德。(《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
《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辛弃疾《鹧鸪天》)
四、作文(60分)
12.(60分)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
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10:.
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
.
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
“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
.
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
,《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
.
(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钉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
,《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
.
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
【考点】11:字音;12:字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而且是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
,
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解答】A、“靡”的正确读音为mǐ;
B、“密诀”的正确书写为“秘诀”;
C、“禁”的正确读音为jīn;
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多音字、音近字的读音,以及方言误读字的读音,所以,
11:.
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甲]也
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开启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
..
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
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
付与我们的使命。[乙]不管达到临界值,越过人类智能综合的“奇点时刻”能
....
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的想象与思考,
....
理性与善良。[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B
。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
【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答】解析:
(1)付与:拿出;交给;赋予: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交给(重大任务,使
命等).两个词意思相近,,
,,或
,这里应用“赋予”;
故选:B.
(2)“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这里是并列短语作“升华”的宾语,所以它们之
间用“顿号”;
故选:B.
【点评】顿号
12:.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如: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1、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三年级四、、二的工人.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不用顿号.
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
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
石雕刻出来的.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
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如: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如:(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如: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如: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13:.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如: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如: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的.
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各参研参试单位纷纷表示,要发奋努力把
大型客机打造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标志性工程。
B.《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
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发展势头迅猛:无论是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产
业园区,抑或是在街道社区,各类创业创新赛事如火如荼。
,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
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乡,制定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
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
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大型客机”不能被打造成“工程”,改为“要发
奋努力把大型客机研制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修饰语不当,“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诵爱好者”,删去“、留学生
吟诵社”;
;
,“按照”缺少宾语,在“生态乡”后建设“的目标”。
故选:C。
【点评】搭配不当
14:.
①主谓搭配不当。
②动宾搭配不当。
③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④主宾搭配不当。
⑤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⑥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例如“到底要不要学好语文?是不是只要学
好数理化就可以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句中,该“答案”就顾此失彼,这是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的典例(注意:此“搭配不当”与“否定不当”根本不同,二
者不可等同)。
4.(3分)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
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
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3分〕
例句: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
富翁了。
【考点】83:仿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仿句,但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
有参考示例,所以难度降低了点,在解答时要注意原句所给出的具体例子,
结合例子本身进行分析,再就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具体表达即
可,“作品的水平越高,知音越少”这是假设性的观点,后者“那么谁也不懂的
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则是从反推法来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把握这个结
构即可得出.
答案: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
百万富翁了.
15:.
【点评】反证法(又称背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