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docx

格式:docx   大小:1,469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可不可以不要名字 2023/2/4 文件大小:1.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 】是由【可不可以不要名字】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ThismodelpaperwasrevisedbyLINDAonDecember15,2012.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读书笔记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着而成的国际共产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的大背景下,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批判和分析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一部具有阶级基础的巨作。《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国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英法等国取得统治地位。随着资产积极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日益加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发展到自觉斗争,从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从区域性运动扩展到全国运动,并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这些斗争先后都失败了,归结一点就是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迫切需要正确的无产阶级理论来指导工人运动。
为适应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在革命实践中一方面,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自觉地把创立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1847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在伦敦举行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应运而生。
一)引言
引言用一个巧妙的比喻引出来正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时的一个时代大环境,1847-1848年,无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的自身矛盾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的兴起表现出了极大的恐惧,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幽灵是形容无产阶级势力的最好代名词。虽然正如马克思在后文提到的资本主义时代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主义内部还是存在多对矛盾,因为利益集体的不同,各个集体之间的冲突时候发生。他们一方面总体上共同镇压工人运动,一方面又互相攻讦。而用共产党这个称呼辱骂对方是十分常见的,由此可见当时无产阶级力量已经初具规模,它已经被欧洲一切的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了。
这个结论其实说明的是现实情况要求共产党人站出来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了,也就是说明了写就《共产党宣言》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了。在这个引言的基础上,下面的正文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了。

但是在阐明自身之前,马克思先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分析了资产者和无产者各自的特点,这可谓是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正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句话其实蕴含了马克思多年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怎样来理解马克思主义。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单纯地认为每一个人类社会发展阶段都只有两个阶级,因为历史事实表明不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人类社会都包含多个社会阶级,拿漫长的封建社会举例,不但有封建统治阶级,农民,还有商人,手工业者等等社会阶级。难道我们应该无视这些阶级吗?显然不是,而且历史的发展也不但是封建地主和农民阶级的两个阶级的矛盾发展使然的,而是各个阶级相互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前进,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因此我觉得应该充分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内涵,而不应该曲解它。
当然资本主义社会不同于以往的各个社会阶段,“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段话是相当深刻正确的,是马克思在长期的社会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这个结论其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社会特质,对于无产阶级清楚地认识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马克思在后文生动的描述了资产阶级是怎样消灭封建阶级的,是怎样变封建的生产方式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它们宣传的民主的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深刻而生动的,正如他所说的“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真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无产阶级要有真正的民主就必须战斗,无论是隐蔽的还是明显的,为了自己和全人类的利益,无产阶级必须要战斗。
当然单纯地揭示资产阶级的黑暗面并不是马克思希望的,作为一个科学的严谨的学者,马克思也客观的阐述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任何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是革命的,然后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之后,更革命的阶级会出现,相对应的生产关系也需要改变。但是资产阶级在推翻了封建阶级的统治之后,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人的贪婪自私的本性被无限放大了,一切的人际关系都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无止尽的剥削工人阶级,而且使得工人阶级日益贫困,成为了毫无生产资料的无产者。
而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一起了生产过剩的瘟疫,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动荡,为了克服这种危机,资产阶级“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市场”,这其实是资产阶级防止危机的办法越来越少的表现。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决定了它们必定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将一切民族尽可能地揽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让无产阶级持续壮大,因为无产阶级不占有生产资料,根本利益完全一致,所以是最革命的阶级,也是最团结的阶级,因此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正是马克思最大的心愿之一。
马克思同时也分析了各个阶级的革命性,他指出“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确实大工业本身的产物”。他指出中间等级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但随后又指出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是可以联合的,相当具有预见性。而对于流氓无产阶级,马克思则认为是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部分。不可信,很容易反动。这样的科学分析对于无产阶级日后运动中团结各种势力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当然一切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否则理论就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在这里我突然觉得“等级”和“阶级”似乎具有相同的意思,马克思在着作中有时候似乎是混用这两个词的。但是仔细分析我觉得“等级”是偏向于经济层面上的,而“阶级”则是政治层面上的。正所谓“一切的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这一部分的分析最后引出一个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紧接着上一部分,马克思就开始阐述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关系了。本部分的前四句在我看来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的。对于这一部分的主题阐述有很重要的作用。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说的,《共产党宣言》就是要“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因此我认为这一部分应该是《共产党宣言》的主体部分。马克思用一句话概括了共产党人的理论,那就是“消灭私有制”,这几个字虽然简短,却包含了很多的内涵。
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推动社会往前进的。虽然这种推动有可能滞后,但是终有一天无产阶级先进的生产力一定会取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力,从然推动人来社会向前进的。自然这个时候消灭私有制是必然的,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基础。工人阶级本身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消灭私有制也是要消灭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也就是要消灭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以一种更先进更合理的社会制度取代之。这也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奋斗目标。
马克思在这一部分里驳斥了资产阶级污蔑无产阶级的各种谬论,读起来酣畅淋漓,有力有理有据,使得谣言不攻自破。同时马克思在驳斥“还有人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民族”时指出“工人没有祖国”,“联合的行动,至少是个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这些言论其实也指出,工人无国界这一特点,使得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成为可能。因为同资产阶级不同,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是没有差别的,是一致的。所以联合是可能的。
随后马克思又给出了工人阶级在改变社会制度时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相当具有预见性和指导性,对于日后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这一部分的最后一句也是相当值得我们思考和铭记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紧紧记住这句话,只有到了那一天,社会主义民主才是真正实现了。

这一部分其实是在理顺各个时期各种重要的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说,其实这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工人在运动当中如果没有选择正确的理论指导,那么运动的结果不是失败也必然会远离预期效果。所以马克思在这里对于那些曾经出现过或者当时尚在流行的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学说进行了逐个分析。相当全面和深刻。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泉,他吸收了前辈思想家很多优秀的思想。但是马克思治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唯物辩证地看待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综合百家之长,提出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圣西门,欧文等等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思想因其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存在很大的漏洞,使得这些理论都无法引领工人们正确地实践。马克思在经过长期比较研究,归纳总结,消化创新后终于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这无疑是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上的一个巨大里程碑。
这一部分的内容对于工人们认清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学说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

其实前面几章已经阐述了共产党人对于多数反对党派的态度,马克思在这里进行了综合。
在这一部分中,马克思阐述了各个国家中共产党人的表现。然后指出“总之,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曾经说的“一切敌人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一切敌人的朋友是我们的敌人”,这也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另一类阐述。“最后,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这也就是为最后那句气壮山河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打了铺垫。
《共产党宣言》也在这如檄文般的号召中结束,确实鼓舞人心。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感受:
一、《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的观点像一根红线,贯穿于各章的内容之中。《宣言》第一章就明确指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说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把阶级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必然发展为暴力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历史发展到今天,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宣言》所阐发的阶级斗争理论并没有过时,仍然是我们认识现实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的指导思想和锐利武器。
二、《共产党宣言》并没有单方面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在肯定资本主义社会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进步性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揭露。《共产党宣言》的伟大不仅在它壮大了国际工人组织,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世界发展的趋势。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资产阶级灭亡的必然性,指出资产阶级灭亡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种必然要实现的历史趋势。20世纪初中国结束封建统治,在君主立宪、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都不能使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摆脱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地主、军阀联合反动统治的局面,历史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进程一次次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三、《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但“消灭私有制”定会遭到各方势力的反对,所以《宣言》中对于可能出现的种种反对观点进行了深刻入骨的反驳。我们消灭的只是“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改变资本的社会性质,使其失去阶级性质。“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锋芒时刻指向资产阶级。不仅如此,《宣言》还对反对者给共产党人戴上的“消灭家庭”、“实行公妻制”和“消灭个性与自由”等帽子进行深刻的揭露,让资产阶级无处下手。
四、《宣言》诠释了共产党的性质,共产党不是封建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只是“唱唱诅咒他们的新统治者的歌,并向他叽叽咕咕地说一些或多或少凶险的预言”,而共产党是革命的,是先进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彻底破坏一切旧势力的新势力。共产党支持其他的工人政党的某些活动,支持一切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活动,但是,并不放弃对从革命的传统中承袭下来的空谈和幻想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所以,共产党是一个在自我批判中成长的党。
五、《宣言》中的语言精湛有力,而且生动形象,众多比喻的出现,更加形象的表达了资产阶级的丑恶嘴脸和共产主义必胜的未来。共产党这个幽灵的出现,必将使挺着大肚皮喝着人血的资本家在这场生产过剩的大瘟疫中,被其所锻造的武器以及运送这种武器的人——无产者所毁灭。
回顾中华民族奋发崛起的革命历程,必然会发现一个顽强智慧的民族政党——中国共产党;也必然发现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是各国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剥削和压迫,走上无产阶级专政道路的灯塔。《共产主义宣言》来到中国,使中国的发展道路明朗了,清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照搬外国经验教条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坚持了理论结合实际与实事求是的原则,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次次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着作《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同杜林的论战中,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部伟大着作。这部着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彻底批判了机会主义者杜林的反动思想体系,而且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