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论雅俗共赏.ppt

格式:ppt   大小:66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雅俗共赏.ppt

上传人:mh900965 2017/9/19 文件大小:6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雅俗共赏.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移居江苏扬州,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著名学者。 与其同时代人一样,他幼读私塾,后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1916年毕业。同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吴凇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第六师范、温州浙江第十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春晖中学等校任教,1925年8月,受聘为清华学校中文教授。1930年,他代理清华国文系主任。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学系。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家庭人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先后有《伦敦杂记》、《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1937年,随西南联合大学南行。抗战胜利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8于北平病逝。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他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等。
1946年回到清华,胃病更加恶化,他抱病完成了《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著述。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拖了十几年的病体再也经受不住煎熬,1948年8月 6日,胃病复发,8月12日于北平病逝。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一生,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生,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后留下著作二十余种,约二百万言,这是留给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论雅俗共赏》,你会豁然开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收获。
找出标注社会发展的词语:
唐以前


宋以后
2找出简述每个朝代社会发展特点的句子。
3找出文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及他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
4找出每部作品、每种文体出现的时代及特点的句子。
填写表格,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从上节课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你能得出那些认识?
(1)文学的雅俗共赏由社会和其自身两方面原因决定。     (2)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     (3)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     (4)要达到雅与俗“共赏”,贯彻“文艺是为大众”的原则,雅士需要理会迁就“俗”的趣味,而俗士也需要学****享受,蜕变。     (5)《西厢记》和《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