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秋江孤影 2023/2/18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是由【秋江孤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一一坐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那么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这一课就是表达了陶行知和小朋友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这课的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学用书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可是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教参上有这样的建议,尽管在本单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是训练重点,但我细读课文后仍觉得将这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并不妥。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重难点?我以为还要从课文中来说。课文讲的是陶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陶先生的教育艺术由此可见一斑。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先生的音容笑貌,学生抓住有关语句就能体会先生的为人,教学时为何要放弃这样的一个认识先生、走进先生的良好契机呢?
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问。我也在努力学****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问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问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帅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乂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2
《放飞蜻蜓》这篇课文讲述了陶行知和学生之间的故事。陶行知看到学生捉了蜻蜓,并没有马上呵斥,而是与学生一起说蜻蜓,使学生明白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最后放飞了蜻蜓。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很多参考书上都把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但我觉得仅仅把这个作为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不对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我觉得在认识蜻蜓的根底上,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人一-匍行知,通过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的慈祥亲切、循循善诱和尊重孩子。"因为从整篇文章来分析,陶行知先生是故事
中的主角,给学生讲了蜻蜓的知识。不仅如此,课文还用了大量的文笔来写陶行知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学生可以抓住有关词句来了解陶行知的形象。
关于蜻蜓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以说出一二。当然书上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知识,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蜻蜓。解决完蜻蜓的知识,我们就一起走进陶行知。一开始,学生只知道陶行知是一位校长,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似乎离他们很遥远。但是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分析陶行知的一言一行,慢慢地一位慈祥亲切、循循善诱和尊重孩子的先生就出现在他们眼前了。
对于这样的课文,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把教材吃透,而不是人云■亦云'!从陶行知先生的言行中,我更看到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特点:慈祥亲切、循循善诱和尊重孩子!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3
《放飞蜻蜓》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表达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保护。
教学中我向学生展示了蜻蜓的图片。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冲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情不自禁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活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乂细乂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想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以往五颜六色的小蜻蜓在空中飞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感受人物内心的体验更深刻……
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4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保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根底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测,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一谈蜻蜓一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心和谆谆教导。
4、课堂讨论:为什么你也同意放飞蜻蜓?
A、从蜻蜓本身讲:它是益虫,吃苍蝇、蚊子、水里的孑①。它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饿极时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活四面八方……
B、从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讲:与孩子说话态度和蔼可亲,不摆架子,方法巧妙。
〔1〕慈祥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2〕谈话不是指责,而是问翠贞蜻蜓吃什么入手。
〔3〕从孩子七嘴八舌抢着说"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再进一步理解什么情况是七嘴八舌抢着说",可以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的样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现上"。表扬翠贞说得对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机理解什么是
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识丰富,说的是孩子们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识,所以孩子觉得新鲜有趣。
5、这样一个知识丰富,和蔼可亲的先生,讲得孩子们心服口服,所以容许把蜻蜓放飞。我们练****一下谈们的对话,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征。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5
《放飞蜻蜓》是一个娓娓道来活新的小故事。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乂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我体会了以下几点:
一、抓住关键语句,走近陶行知。
上课伊始,利用舒缓的音乐,精美的图片,激发孩子对蜻蜓的喜爱,再引出陶先生,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戈仙描写陶先生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体会,你能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戈叭悟。文中的慈祥的抚摸,商量的口吻、小心地翻着••…-我与孩子们共同在这些灵动的词语引领下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中陶先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孩子们具体地说出自己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并能在读正确、通顺的根底上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品味课文的细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陶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利用文本知识延伸,激发探究的兴趣。
回忆课堂教学,也留下了许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把握不准。
在上课时,由于紧张,总想使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展现的非常完美,所以在时间的把握上有失偏颇,以至于在教学第一环节阅读课文,指导感情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学时间过长,而导致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蜻蜓知识环节的第二教学时间显得有些紧张。
二、无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
由于我迫切希望课堂流畅顺利,所以有时替代了学生的思维,都觉得这是教学的需要,无视了学生的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让精彩从身边溜走,这主要在于我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答复,以及当课堂出现意外花絮时我缺乏课堂机智。例如:学生在答复陶学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现上,他的体会是陶学生不顾形象。我当时的第一反响是否认了孩子的答复,其实回想起来只要顺势引导,让孩子体会一个大教育家如此做得目的,体会陶先生的平易近人与耐心等,只要多问一个为什么的问题,一定能够让孩子口中生花!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6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保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开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前通过五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蜻蜓的图片呈现,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走进新课程,探究有效"教学。我们为帅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者,向书本学****更新理念;向学生学****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行知身上我乂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7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8
对于陶行知先生,做老师的我们并不陌生,他的教育思想之精髓一一坐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提得多么精彩,朴素浅显,通俗易懂,《放飞蜻蜓》教学反思。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还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人有两个宝》
《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特别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至理格言,那么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放飞蜻蜓》一课表达了陶行知先生发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他没有呵斥,没有批评,而是因势利导,跟学生讲起了蜻蜓的有关知识,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了蜻蜓的一个小故事。
总之,兴趣是学生在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要设法去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不负担,而是享受,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9
备课时,在认真读了好几遍课文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3、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在此目标的指引下,课上我与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学生们渐渐地喜欢上陶先生,我也在努力地学****着陶先生,在学生中倾听着、启发着••…在谈学****收获时,学生或谈蜻蜓,或论保护动物,或讲陶先生的人格,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而我也从这节课中更好地理解了陶先生的话:小孩并不小!谁假设说小孩小,他比小孩还要小。从陶先生的身上,我乂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0
应该说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案例,是生活即课堂的案例。对于我们老师的成长来说,这是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案例,这一课可以让我们懂得陶行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是简单的,其实里面的知识可多了,如果只是简单地玩一玩,等于是丧失许多学****时机。现在各门学科都在讲究探究性学****其实这一课也是探究性的案例。读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意有多个问题出现,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交给孩子一把探究性学****的金钥匙。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学生的答案,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答复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这乂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
定也难以答复,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一-青蜓用尾巴在
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一-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纲领'’之作用,提起这个纲领",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快乐地放飞蜻蜓。研究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理念。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1一、导入
帅: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课文一一《放飞蜻蜓》,齐读课题。这是关于大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个故事,故事虽小,意义却很大。
二、精读2—6
师:请一位同学先读一下第1自然段。
指名读。
帅:读得真好听,当陶行知从村子里走出来时,看到了一群孩子在那儿捉蜻蜓,他停下了脚步。误?他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2—6自然段,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出示填空〕好,陶先生在想什么呢?谁来说?
指名说。
师:我最爱听陶先生劝孩子们的这段话了,你们先练练,看看该怎么读?
生自由练。
帅: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一读就要让我们好象看到陶先生和孩子们。
指名分角色读。
帅:哦!我知道了,陶先生是这样教孩子们的。〔帅拿着书模仿学生读〕陶先生是这样说的吗?〔他可没有拿书〕
师:对,他是读书,不是说话,谁来说一说?
指名说。
帅:你对着他说话,再来一遍。
学生读。
帅:哎呀!这才像说话,那么我们加上提示语再读一读,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自由读。
帅:你有什么发现?
〔耐心、慈祥、亲切〕
帅:那好,我们就把陶先生的慈祥和耐心读出来。好!谁来读陶先生的话?
指名读。
帅:还不够慈祥,你要把自己当成陶先生,旁边就是翠贞,你伸手摸摸她的头,再来读一读!〔帅拉生的手摸头,练读。〕
师:好,谁来读翠贞?
指名读。
帅:翠贞是这么说的吗?赶紧看看!〔想了一下〕
帅:那你也想一下。
帅:别的孩子怎么说的?
生:七嘴八舌
帅:哦,知道了,就是七张嘴八个舌头。
生大笑:不是,是抢着说,争着说。
帅:那你们七嘴八舌地对我说。你们坐下!
帅:你坐哪儿?
生:坐凳子上。
帅:恩?你呢?
生:田现上。
师:对。陶先生继续对孩子们说一一
生读。
帅:好,我们把这段完整地演一演,推荐好的同学。
生分角色朗读。
帅:读得真好。陶先生多么慈祥,多么耐心。同学们似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回到前面,陶先生除了想一定要孩子们把蜻蜓放了,还会想什么?
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似乎也听懂了,他们点了点头。这时,陶先生有没有让孩子们马上把蜻蜓放了?他乂想
家读剩下的局部。
三、精读7-11
生自由读。
帅:想什么呢?
生自由说。
帅:想不想让大家了解蜻蜓啊?好,那我们就来读读陶先生告诉孩子们的话。先自己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孩子们?
指名读。
帅:哎呀!乂来了!这么读行吗?谁再来!
指名读。
帅:这才像说话。我们加上提示语,再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生:陶先生很喜欢蜻蜓。
帅:那你用喜欢的语气读一读!
指名读。
帅:有点喜欢了,还有谁比他更喜欢?
帅:这位陶行知,你拿着蜻蜓来告诉大家!
指名读。
师:看来,陶先生真的很喜欢蜻蜓,那他只是喜欢蜻蜓吗?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话,看看有没有发现!
生自由读。
帅:发现了什么?
〔爱孩子,尊重孩子〕
帅:说得真好,陶先生不仅爱蜻蜓,更爱孩子。我们回头看看,当孩子们点点头时,他仅仅是想告诉孩子们蜻蜓的知识吗?还想什么?
〔爱蜻蜓,所以想让孩子们也爱蜻蜓;爱孩子,所以想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把蜻蜓放了。〕
帅:刚刚孩子们还只是点点头,现在都纷纷说一-I读。
帅:这只蜻蜓被放飞了,但孩子们心里留下的是什么?
生自由说。
帅:是啊!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慈祥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心中的感受一起一-飞蜻蜓。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汇报课〕
《放飞蜻蜓》是一篇充满情趣、富有启迪意义的文章。对于这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的意见并不统一,大多是将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作为重难点,我并不赞同这个观点。在细读课文后,。教学这一课时,我以陶行知先生如何教孩子认识蜻蜓为主线,从而表达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祥"、小心"、筒量"、抚摸"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因此学生能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在
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介绍蜻蜓。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说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问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出示了一张图片,让大家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并让他们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陶行知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12
对于陶行知先生我并不陌生,早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扬中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陶活动,晓庄师范的汤翠英老师曾应邀赴扬作巡回报告,作为学陶的一名积极分子,我也曾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那时候,先生的一些经典论述我们大多能出口成诵。什么《小孩不小歌》等等学生们也是会背的,那时候如果有学生打架,往往老师还没去处理,早就有三五学生围上前去,背起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借别人的手打自己;你骂我,我骂你,骂来骂去,借别人的嘴来骂自己。”也曾到晓庄去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在先生的手记前驻足良久。先生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