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天籁之音: 诗经.ppt

格式:ppt   大小:226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籁之音: 诗经.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9/23 文件大小:2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籁之音: 诗经.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经
《诗经》概说
一、《诗经》的性质:第一部诗歌总集、抒情诗集。
二、《诗经》的名称和篇目: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三、《诗经》的时代: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
四、《诗经》的作者: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诗经》的编集
一、采诗
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班固《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
二、献诗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国语·召公谏弭谤》)
三、关于删诗说
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东汉王充《论衡·正说》)
“删诗说”
删诗说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理由有四:
1、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当时孔子仅8岁。
2、《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但《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诗”、“诗三百”。
《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雅:正,指王畿的音乐。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诗经》的内容
一、祭祖颂歌:
《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二、农事诗:
《诗经》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农业
三、燕飨诗
《诗经》中还有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燕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