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新版乌篷船·鉴湖社戏.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版乌篷船·鉴湖社戏.doc

上传人:帅气的小哥哥 2023/2/1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版乌篷船·鉴湖社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新版乌篷船·鉴湖社戏 】是由【帅气的小哥哥】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版乌篷船·鉴湖社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2页
乌篷船·鉴湖社戏
绍兴位于浙江省的宁绍平原西部,地理位置居东经120度35分,北纬30度处,属副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清楚。绍兴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会稽山为主,有香炉峰、秦望山、百尖岗、舜王山、石旗峰等。北部多江河湖泊,据统计,绍兴境内大小河流总长达1900多公里。
“山***上行,如在镜中游。〞绍兴古称“山阴〞,王羲之的这句诗是说水乡绍兴的自然景观,而绍兴景观之美,却更在人情,生活之情。山明水秀的自然美景,以及纯朴真挚的风土人情,孕育了历朝历代的无数名人,所谓钟灵毓秀。
绍兴城内的河道,纵横交织,多为一路一河,并行而设。如今河道已被填掉许多,但市井水乡之景观,尚留下许多。这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成了水乡市井文化的积淀物。吴越两地的水乡景观十分相近,所以也可用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来描述:“人家尽枕河。〞枕河人家的生活,以水展开,住在水边,吃水、用水、乘舟而行于水,也以水景孕育着水乡人的个性和文化特征。绍兴的绍剧、越剧,更与水乡景观、水乡文化紧紧相连。
绍兴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的痕迹,许多出土文物可以为证。史书上记述的更为丰富。上古时代的帝王虞舜,曾在绍兴巡守、游憩、生活,绍兴南端的小舜江、舜王山和山上的舜王庙,都记述着这些历史。到了夏禹时代,大禹曾在此大会诸侯,死后便葬于会稽山下,即如今的禹陵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绍兴为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之“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遗迹至今尚存,“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至今仍铭刻在绍兴人的心中。
第2页
绍兴从秦汉时代起,置会稽郡,唐代时称越州,至南宋康王赵构避难南渡,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绍,即继承,祚,即国统)遂改为绍兴府,这也就是“绍兴〞地名的由来。元代废府为路,明清二代复称绍兴县,今为绍兴市。
绍兴以黄酒名闻天下。绍兴老酒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越王勾践以此佳酿献给吴王,吴国军士狂饮,积坛成山。南朝梁元帝在?金缕子?中说到他读书时,总是身带“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直到今天,很多绍兴人都能喝酒。除了黄酒,茶叶、瓷器、丝绸、纸扇、腐乳、毡帽等,也都是绍兴的著名特产。
绍兴一地,历代名人辈出,可谓风流遍地。除了先秦时期的夏禹、勾践外,秦汉以降,更是群星灿烂。西汉司马迁曾到绍兴,“上会稽,探禹穴〞,事载?史记?。东汉思想家王充,他的著作?论衡?,可谓立唯物主义思想之巨作。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兰亭序?为盖世之作,兰亭之名闻天下,即由此而得。唐代诗人有贺之章、朱庆余等,而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亦慕名来游稽山、鉴湖、假设耶溪,并留下不少诗篇。南宋诗人陆游,时代书画家徐渭、陈洪绶,明晚文人张岱,清代画家赵之谦、任伯年,以及理学家刘宗周,史学家章学诚等等,不胜枚举。
第4页
近代名人当中,政治家、革命党人较多,也有文人。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蔡元培、鲁迅等等,当然还应当包括周恩来,他的祖籍在绍兴,如今绍兴还有他的祖居──百岁堂。
乌篷船缘情
陆游有词?鹊桥仙?: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词史“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指的就是绍兴的乌篷船。可见绍兴的乌篷船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
绍兴的乌篷船有小型的,也有大船,绍兴人把篷上涂黑漆的船都叫乌篷船,有的大船可坐二三十人,是交通船,叫“埠船〞。还有更考究的,黑漆船篷,有明瓦(一种用半透明的贝壳片拼起来,功能如玻璃,冷天或雨天关上篷,舱内仍有光线),是一种豪华型的大船。从前大户人家游山玩水,嫁娶喜事,或清明扫墓等所用。
小乌篷船是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绍兴乃是水乡地带,往来交通,凡来往人多的地方,就有定时、定点的大型“埠船〞,但如果要到人少而偏僻的地方去,没有“埠船〞,就得讨小乌篷船。小乌篷船由一人驾驶,手脚并用,前进之力主要靠脚躅(蹬的意思)桨,手划的桨主要用来把握方向。有时河道较狭,脚躅桨太长,不能用,那么只好用手划桨来划了。由于船体比较狭小,脚躅桨比划桨有力,所以行得快。所谓“扁舟一叶〞,轻盈飘逸,动作敏捷。
第4页
乌篷船小而轻,因此下船上岸时船会摇晃,须小心,妇孺们往往要别人扶一下,船舱比较矮小,不能站立,只能坐或躺,船底铺席子,比较干净。大人横坐,背靠一边,脚可以顶到另一边。划船者坐在船尾,背后一块木板,像椅子背,可以靠着划船。还有一把大伞,撑在座位之上,可遮阳挡雨。有的船后部还有个小炉子,可以烧水煮饭,另外有个陶制水壶可饮水。记得我小时候乘乌篷船时还讨水喝。与船夫闲聊,问他中午吃什么?总是会说:“老花头:乌干菜,白米饭。〞可见他们是很辛苦的。
乘乌篷船是一种乐趣。船过桥洞,对孩子来说好似是一件重要的事,记得我母亲总要在过桥时对我说:“过桥哉!〞大概是要我注意,以免船磕在桥墩使船摇晃吧。最有意思的是船过竹丝排(养鱼分隔水面用的竹坝,利用竹片的弹性让船通过)时的情景。船过竹丝排,刮过船底,吱吱做响,脚底有些发麻,别有情趣。
人坐在船中,向四野望去,景色更为迷人。由于视线低,所以远山好似就在稻田的上部与船一起向前似的。船外之水离人很近,人好似坐在水面上,大自然的情趣,令人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
第5页
鉴湖与社戏
晚明文学家张岱说:“……余弟毅孺,常比西湖为美人,湘湖为隐士,鉴湖为神仙,余不谓然;余以湘湖为处子,眠娗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而鉴湖为名门闺淑,可钦而不可狎。假设西湖那么为曲中名***,声色俱丽,然依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之矣亵。〞(?西湖梦导·西湖总记?)西湖在杭州,湘湖在萧山,鉴湖在绍兴,从这三个湖的比较中,也许使我们对鉴湖有一个比较确切的审美定位。
之所以说鉴湖如同一位美丽的“名门闺淑〞,一是因为它自然而文静,二是因为它古雅、成熟,除了景观之美,更有文化之内涵。东汉以来,鉴湖一直为文人们青睐。唐代诗人李白有“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杜甫也称“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南宋诗人陆游有词?渔歌子?:“晴山滴翠水挪蓝,聚散渔舟两复三。横埭北,断桥南,侧起船篷便作帆。〞鉴湖风光,令人陶醉,你假设乘乌篷小舟,荡漾湖上,观四野山水之景,听小舟击水之声,会有飘然忘机之感。远处青山,层层叠叠,近处碧水,粼波涟漪;假设逢夕阳西下,那么满湖霞光,更觉神奇。鉴湖也还有生活之趣,它如同一幅山水画,以山水为主,还有屋宇、竹林、点景人物,可谓可观、可行、可游、可居。
第6页
中堰头本是一处古代的水利工程,堤上建有一座庙,即钟堰庙,参拜者甚多。庙前有一座戏台,建在水中,每年农历三月十四,是鉴湖创立人马臻(东汉时人)的生日,在这里要演戏。演出时场面相当可观。庙前有一块空地,空地临水,对面就是戏台,所以看戏的人可分两组,一组在空地,另一组那么在水面上。凡自家有船的,便早早把船划到这里来,抢占最正确位置。戏一般从下午开始,演到次日天明。演的多是绍兴大班,如“双龙会〞、“将相和〞、“借东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看戏是很自由的,“戏文台下〞聊天、吃东西,馄饨、糕饼、瓜子、花生、甘蔗、荸荠,样样有,大人小孩都很开心。其实,这种“社戏〞是演给菩萨看的,庙宇正对着戏台,可以说是“最正确位置〞,老百姓看戏是“分享〞,在岸上、水上,坐满、立满人。这种场面,鲁迅在?社戏?中已有描述。我小时候也跟随母亲去钟堰头看过这种戏。至于演的什么戏,我不知道,但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打场面。记得一个演员在原地可以连翻数十个筋斗,台下喝彩,翻一个喝一声,气氛热烈之至。据说在这里曾拍过电影?舞台姐妹?的外景。当地人一直津津乐道。
鉴湖之美,在于“自然〞,所谓“陶然忘机〞,因此每当我见到或想到鉴湖,总会联想起张假设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那首同名的曲子。
堕民与三埭街
第8页
绍兴一地,从宋代开始有一群处在社会底层的人群,被称为堕民,又称堕贫、大贫,集居在绍兴城内东北隅的一块地方。这些人被歧视为贱民阶层,绍兴人的骂人话中有“贱胎〞,指的就是这些人。有这么一个传说:明朝初年,国师刘伯温巡视浙东,来到绍兴。一日,他登上卧龙山,极目四野,心中慨然。但当他见到绍兴城的东北角上有一块四面环水的地方,形似一片荷叶,不解其中之意,问边上随从。答曰:“这叫荷叶地。〞他又问:“这里住的可是名门贵族?〞又答曰:“不是的,那里住的都是贫穷人家,宋朝焦光瓒的部下。因焦光瓒叛宋投金,他的部下作为罪俘遣送到这里安家,被视为‘堕民’。这些人只配在大户人家婚丧之时,充当吹鼓手、伴娘和侍奉,从前连户籍也没有,后来建立大明,才给他们入册。〞刘伯温是个善识“风水〞之人,他看了这地形和方位,不禁吃了一惊,心想,这地形是出“真命天子〞之地,对我大明有存亡之关系。怎么办?后来他终于心生一计:可以像补酒缸那样,用许多蚂蟥袢把这块荷叶地“绑缚、钉死〞,以破“王气〞。于是他假托为民方便,就在这一圈河道上建造起十一座桥(桥形如蚂蟥袢),这就是香桥、长桥、保佑桥、瑞安桥、县西桥、日晖桥、大善桥、利济桥、小江桥、斜桥和探花桥。等这些桥造好以后,刘伯温得意地说:从此以后,这里不会出真皇帝了,要出也只能是假皇帝。此话倒是真应验了。因为这些堕民中有一局部是唱戏的,戏台上演的正是假皇帝。
第9页
在这块“荷叶地〞上,有三条街即唐王街、学士街、永福街。合称“三埭街〞,从前是堕民集中居住、生活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这一带几乎都是平房,很少楼房,脏、乱、穷。
男性的“堕民〞多为唱戏、做吹鼓手的,也有卖糖饼(麦芽糖)、换锡箔灰的,女性的多为“老嫚〞(伴娘),女孩子出嫁时必须用的。老嫚形象很有特色,头上戴头髻(假发做的,盘在头上,好似古代女子头上的高髻),上身穿深色衣服,外罩一件黑背心,下面是黑色折裥长裙。手臂上挽一只“老嫚篮〞,用竹编成,涂上棕色漆,底方口圆,还有个盖,她们称之为“***篮〞。我小时候在路上走,经常见到这样的老嫚走过。还有个****俗,说是路上看见老嫚有运气,看见尼姑有倒霉。
老嫚在结婚时有大用场,她会告诉新娘子许多有关结婚仪式规矩,本卷须知,乃至洞房之私事。另外,老嫚嘴最甜,很会讨口彩,使结婚更有喜庆之气氛。但老嫚凭自己这一张花言巧语的嘴,自己受益不浅。吃的、用的,还有钱财宝物,都往老嫚篮里装。称之为***篮,可谓名副其实了。
老嫚还有一个特点,但凡到谁家结婚时做过老嫚的,以后一直会到这家去要这样那样,逢年过节、生日寿庆,老嫚都要来“打秋风〞,想捞点好处。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嫚,这种家庭竟达数十家,当然好处捞足了。记得小时候我家和姨妈家住在一起,表兄表嫂的老嫚还常常来,花言巧语,得些好处。一直到解放后,才不见踪影了。
第9页
后来人民政府改造了这些堕民,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禁止了一些迷信、低级活动和社会陋****如今绍兴的三埭街,早已看不到“贱胎〞的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