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新基础教育”,深刻反思教育工作
--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刘宏光
2007年11月22日
教育的困惑
先进理念与现实的差距
三维教学目标难以全面落实
教育结果成绩不佳
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不同工作状况的教师都有不同的困惑
教育理论艰涩、空洞与教学实践单调、重复之间的矛盾
获奖感言-叶澜
在我的教育学研究生涯中,最能打动我的两个字是“生命”,最让我感到力量的词是“实践”。教育学说到底是研究造就人生命自觉的教育实践的学问,是一个充满希望、为了希望、创生希望的学问。我愿为研究如何让人间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出自己独特灿烂的学问而努力终生,并与所有的同行者共享生命成长的尊严与欢乐,共享教育学研究特有的丰富与魅力。
新基础教育的宗旨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
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对教育对象-人、生命的认识
卢梭
兰德曼
夏甄陶
朱小蔓
卢梭《爱弥尔》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德国兰德曼《哲学人类学》
人是未完成的存在,也是非特定化的存在,人与动物在生命意义上的本质不同首先是人的未完成性和非特定化。
“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种不完善,可以说,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在世界之中,它没有对人作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未确定性。”
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夏甄陶《人的自我认识》
人“天生”就具有去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本性,乐于自己去追问、去探寻、去创造,并在追问、探寻、创造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生命力量、获得生命的意义感。
“人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不仅存在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具有关于自己存在的自我意识;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他还力图对自己的存在进行自我认识并作出解释。”
关照生命的整体性-朱小蔓《教育的问题和挑战》
人是地球上最复杂、最奥妙的生命体,人的生命具有最丰富的内涵。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一个认知体,那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
“人们在掌握知识时,如果没有理解意义,那么,在知识被淡忘以后,它就很难留下什么;如果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理解了它对生命的意义,即使知识已被遗忘,这种意义定可以永远地融合在生命之中。”
新人的基质
积极主动(包括学习和参与、适应和创造)的人生态度
有效地认识发展变化着的内外世界的能力和改造内外世界的实践能力
个人行为的自主调节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意识
崇高的人格力量
能与他人成功协作的个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