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八章缅甸历史
缅甸联邦简称为缅甸,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一。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首都为内比都。
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载,大致可以将缅甸的历史划分为史前史、古代、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
一、史前时期的缅甸
(一)原始社会
缅甸的史前史可以追到40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在缅甸西北部崩岛崩雅地区发现了4000万年前的古猿下颌骨及骨骼碎片化石,比埃及古猿化石早700万年,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化石;
在掸邦帕达林石窟内发现了石器时代的岩画。
(二)早期部落国家
在公元1世纪,缅甸已进入金石并用时代,产生了早期国家。
在古代缅甸,孟族是最早建立国家的民族。
公元1世纪,在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下游地区,孟人建立了直通国(杜温崩米国),意为“黄金地”。
公元前2世纪,在相当于今云南德宏地区及缅甸掸邦地区,出现了一个“乘象国”。
掸傣族在公元1-2世纪,大致在原来的“乘象国”的地域范围内,建立了掸国。
若开人在邻近的印度地区,建立了阿拉干国。
公元4—9世纪,骠族在缅甸中部建立了骠国,成为缅甸势力最强的国家。
二、封建王朝时期的缅甸
从公元1044年至1855年,缅甸进入封建社会时期,经历了蒲甘王朝、战国时期的王朝、东吁(东坞)王朝和贡榜王朝四个大的封建王朝阶段。
1、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国王于1044年建立,为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以小乘佛教为国教。
在第三代阿隆悉都国王掌政时,蒲甘王朝进入鼎盛时期。1283年元朝统治者忽必烈率领蒙古人大肆入侵缅甸,1287年蒲甘王朝历时243年而亡。
2、战国时代/掸族统治时期(1287—1531年)
蒲甘王朝灭亡后,缅甸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北边是掸族统治区;中部是缅甸统治区;南部是孟族人的领地;西南部则是若开族的政权;东南部是包括德林达依部分地区在内的暹罗王国。自1287年至1531年的240多年间,这几个民族各自为政,互相征战,形成了缅甸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又因缅甸大部分地区受掸族统治,亦称“掸族统治时期”。
1386年,阿瓦王朝与勃故王朝爆发了长达40年之久的战争,史称“40年战争”。
3、东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缅人莽瑞体开始统一缅甸的战争,成立东吁王朝而自称为王,并于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东吁王朝是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中国史籍称其为洞吾、东胡、底兀剌。
1550年,莽应龙继位后,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东吁王朝进入最强盛时期,
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东吁王朝的统治。
4、贡榜王朝(1752年—1885年)
蒲甘王族的后裔雍籍牙,他以贡榜(今瑞波)为基地不断向外扩展,逐渐统一了缅甸。
贡榜王朝在1753年6月赶走当时攻占阿瓦的孟族人,并建立仰光城,实现缅甸历史上的第三次大统一。
缅甸成了英国殖民扩张的重要目标,英国随后发动了三次侵缅战争,贡榜王朝随之灭亡。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占领缅甸首都曼德勒,贡榜王朝灭亡。
1886年1月1日,缅甸被宣布为英国领地,并入大英帝国所下属的印度,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