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ICL7135的原理.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ICL7135的原理.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9/29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ICL7135的原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ICL7135的原理
一、概述、特点
7135是采用CMOS工艺制作的单片4 1/2位A/D转换器,只要附加译码器,数码显示器,驱动器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就可组成一个满量程为2V的数字电压表。
7135主要特点如下:
1 在每次A/D转换前,内部电路都自动进行调零操作。
2 在±2000字(2V满量程)范围内,保证转换精度±1字。
3 具有自动极性转换功能。
4 输出电流典型值1PA。
5 所有输出端和TTL电路相容。
6 有过量程(OR)和欠量程(UR)标志信号输出,可用作自动量程转换的控制信号。
7 输出为动态扫描BCD码。
8 对外提供六个输入,输出控制信号(R/H,BUSH,ST,POL,OR,UR),因此除用于数字电压表外,还能与异步接收/发送器,微处理器或其它控制电路连接使用。 9 采用28外引线双列直插式封装,外引线功能端排列如图所示。各外引线功能端文字符号说明如下:
V- ——负电源端, V——外接基准电压输入端, AGND——模拟地, INT——积分器输出,外接积分电容(Cint)端,
AZ——外接调零电容(Caz)端, BUF——缓冲器输出,外接积分
电阻(Rint)端, Rr+、Rr-——外接基准电压电容(Cr)端,
INTO、INHI——被测电压(低、高)输入端, V+——正电源端, D5、D4、D3、D2、D1——位扫描选通信号输出端,其中D5(MSD)对应万位数选通,
其余依次为D4、D3、D2、D1(LSD,个位), B8、B4、B2、B1——BCD码输出端,采用动态扫描方式输出, BUST——指示积分器处于积分状态的标志信号输出端,CLK——时钟信号输入端,DGNG——数字电路接地端,R/H——转换/保持控制信号输入端,ST——选通信号输出端,主要用作外部寄存器存放转换结果的选通控制信号,OR——过量程信号输出端,UR——欠量程信号输出端。
在电路内部,CLK和R/H两个输入端上分别设置了非门和场效应管的输入电路,以保证该两端在悬空时为高电平。
V+ = +5V,V- =-5V,TA=25℃,时钟频率为120KHz时,每秒可转换3次。功耗:1000mW(MAX);电源电压:V+:+6V(MAX);V-:-6V(MAX) 二、7135数字部分
数字部分主要由计数器、锁存器、多路开关及控制逻辑电路等组成。7135一次A/D转换周期分为四个阶段:1、自动调零(AZ);2、被测电压积分(INT);
3、基准电压反积分(DE);4、积分回零(ZI)。具体内部转换过程这里不做祥解,主要介绍引脚的使用。
1、R/H(25脚)
当R/H=“1”(该端悬空时为“1”)时,7135处于连续转换状态,每
40002个时钟周期完成一次A/D转换。若R/H由“1”变“0”,则7135在完成本次A/D转换后进入保持状态,此时输出为最后一次转换结果,不受输入电压变化的影响。因此利用R/H端的功能可以使数据有保持功能。若把R/H端用作启动功能时,只要在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宽度》300NS),转换器就从AZ阶段开始进行A/D转换。注意:第一次转换周期中的AZ阶段时间为9001-10001个时钟脉冲,这是由于启动脉冲和内部计数器状态不同步造成的。
2、/ST(26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