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太极拳大体知识.pdf

格式:pdf   大小:1,24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太极拳大体知识.pdf

上传人:闰土 2023/3/1 文件大小: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太极拳大体知识.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太极拳大体知识 】是由【闰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太极拳大体知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百度文库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


(和式太极拳)
二、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简介

杨露禅(1799-1872?),名福魁,字露禅(禄禅)。祖籍
广府永年县闫门寨,后移居广府南关。家贫,性和善,幼失
怙恃。喜拳脚,遍访名师,虚心求教,精通洪拳,擅技击。
偶见太和堂药行(此药行乃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之业)掌柜
举手间将一地痞击出门外,甚喜,欲学之。经掌柜陈德瑚推荐,
赴陈家沟从学于陈长兴。陈师嘉勤学,益指导之,杨心领神
悟,期间三往,十有余年,专心致志,备极精巧。返乡后,
潜心苦炼,并示诸同好,乡绅武禹襄亦常来比较。所演拳术,
永年人称之为“粘拳”或“绵拳”,现称之为“太极拳”。
40余岁时,经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的同里武汝清引荐,进京
教拳。多有不服者前来较技,均被击败,人称“杨无敌”。
许多达官显贵、富室子弟前来延请。太极拳遂风摩京城,并
形成气派大、形象美、浑厚朴实、舒展大方、轻沉兼备、刚
柔内含的走架风格,后被称作“杨式太极拳”。杨禄禅被尊
1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晚年返乡,教拳于民,卒后葬于闫门
寨。有三子:凤侯、班侯、健侯,皆承父艺,并各有建树。

杨班侯(1837-1892),名钰,字班侯,杨露禅次子。生于
道光十七年,自幼随父****太极拳术,终日孜孜苦练,不间寒
暑。但是露禅课督严厉,不使少息,经常受体罚,几乎想逃
跑。根据河北永年县志记载:杨班侯像貌清瘦,富有臂力,
幼承严父真传,学武悟性极高,腾挪跳跃,象猿猴一样,尤
其擅长太极大杆技术,掌握了太极拳的奥秘。继承了乃父衣
钵,武功卓绝。班侯性情刚躁,好打不平,善用散手,数折
强梁,年尚未满二十,已经是名满京华。尤其是拳击雄县刘
武师和北京西四牌楼比武教技两件轶事,至今人们尚津津乐
道。

杨健侯(1839-1917),名鉴,字健侯,号镜湖,广
府南关人,杨禄禅第三子。自幼从父亲学****太极拳,后跟随
父亲杨禄禅长期居住在北京,并且以教拳为生。拳术方面,
刚柔相济,特别善于使技巧。对刀、剑、枪等也极高的造诣。
杨健侯性格温和,门生众多。在比武时,无论面对任何人都
从不轻视,此其制胜之源。有《十三势行功心诀》,其中的
“三言四句”中:“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影
响后世,尤为深远。有子三人:少侯,兆元,兆清(澄甫),
2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除二子兆元早逝外,少侯,兆清及侄兆林均承其艺。

杨澄甫(1883-1936),名兆清,字澄甫。光绪九年
六月初八日(1883年7月11日)生于永年广府南关。幼承
家学,早悟太极之理。杨澄甫体形魁伟,专研太极拳,练就
外柔内刚,“绵里裹铁”之纯正太极拳功夫。年轻时即在北
京走上职业教拳之路。得父杨健侯刻意栽培,并常亲自指导
澄甫的弟子。1917年,父去世时,杨澄甫已名闻京城,虽
一身布衣,却有众多上层社会名人拜于门下。1919年,应
邀南下上海,担任第二届国术比赛裁判工作。1925年,弟
子陈微明征得杨澄甫同意,公开出版《太极拳术》。该书图
文并茂,发表了杨澄甫太极拳动作照片,这是太极拳史上第
一套太极拳动作照片,对于世人认识大极拳和太极拳在社会
上的普及产生了巨大的影向。书中还发表了古典拳论数篇和
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
央国术馆,杨澄甫应馆长张之江之邀赴中央国术馆担任太极
拳教练,当时杨澄甫众弟子也相继南下,太极拳随之向南方
传播开来。1929年,杨澄甫又应浙江省省长兼浙江国术馆
馆长张静江之邀,转赴杭州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在杭州摄
影家依其所演示的拳式每个“定式”,拍摄成一组太极拳动
作照片。1931年初经弟子董英杰协助整理,著《太极拳使
用法》一书,内收录于杭州所拍之照片,为内部发行,并为
3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日后杨氏同门之凭证。1932年正月,杨澄甫夫人侯助清得
病,多方求治,后得郑曼青妙手回春,深得杨家感谢,而郑
曼青也久仰杨氏拳艺,愿列门墙,后被杨澄甫收为弟子。
1934年初上海大东书局公开出版杨澄甫著作《太极拳体用
全书》。该书是从《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作为基础。同年底,
开设致柔拳社广州分社的陈微明,受广州军政界委托,邀师
南下授拳。杨澄甫携傅钟文来到广州,考察后返沪,次年再
下广州,开始于此授艺。时广东法学院院长曾如柏请陈济棠
在其总部门杨澄甫谋一谘议职务,为使其能安心教拳,又按
传统礼仪正式向杨澄甫拜师。杨澄甫于1936年3月3日
(民国二十五年农历二月初十)病逝于上海,终年53岁。

傅钟文(1903-1994)永年广府南街人。9岁随杨兆鹏<br****拳。随后又从杨澄甫****拳。1917年只身赴上海谋生,在
盛和花号做学徒。1925年参加上海精武体育会,义务教授
太极拳。1928年杨澄甫南下授拳于南京中央国术馆,傅钟
文经常赴南京随师学拳。1930年杨澄甫教拳于上海,傅钟
文向盛和花号老板范桂馥先后借租上海楼房,免费供杨澄甫
居住,此间常得恩师指导。杨澄甫于杭州国术馆授拳时,傅
钟文经常赴杭州,并于室内得师传授推手枝术。1934年杨
澄甫应邀去广州授拳时并携傅钟文同行,教拳时多由傅钟文
演示、辅导,每有比武者皆由傅钟文当之。杨澄甫还将《太
4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极拳体用全书》等一集铜板交与傅钟文保管。1936年杨澄
甫在上海逝世。范桂馥十分敬仰杨澄甫人品拳艺,资助500
大洋给傅钟文,由傅钟文出面负责料理一切治丧事宜,最后
与杨澄甫外甥郭子荣及弟傅宗元及杨家族人护送杨澄甫灵
柩回永年闫门寨杨家祖墓安葬。
1944年后期,傅钟文在上海创立“永年大极拳社”,以:
“勤、恒、礼、诚”为社训。新中国成立,永年大极拳社增
开班次,扩大招生并坚持义务教拳。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
爆发,傅钟文组织本社队员为抗美援朝募捐而进行多次专场
表演。1953年上海市武术联谊会召开代表大会,傅钟文当
选为执行委员兼福利委员会主任。1954年永年太极拳社成
立十周年时,拳社学员达千余人,教练有数十人。1956年
全国十二省市武术比赛在北京举行,傅钟文应邀担任裁判,
受到贺龙接见。1958年上海武术队成立,傅钟文受聘为第
一任教练。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全国武木比赛中一直
名列前茅。1959年与1963年出版《太极刀》及《杨式太
极拳》书。1984年,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国际太极拳(剑)
观摩表演会,被评为“全国太极十三名家”之一。1988年
国家体委授予傅钟文“中国国际武术贡献奖”。1990年傅钟
文积极参与整建杨禄禅故居的工作,1991年和1993年傅
氏先后带队回永年参加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1992
年国际奥委会上授予傅钟文奥林匹克奖章,名列中华武林百
5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杰。半世纪以来,傅钟文义务授拳数十万人以上。在他倡导
下国内外20多处相继成立了“永年太极拳社”及“太极拳
研究会”。1994年9月25日逝世于上海,并安葬于故乡永
年广府。
三、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拳架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
兼而有之,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速度均匀、上
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
四、杨式太极拳的基本锻炼要领
静: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精神内敛,呼吸自然。
松:全身放松,经络畅通,由松入柔,运柔成刚。
正: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松腰敛臀。
慢: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缓如抽丝,迈步猫行。
匀:速度均匀,上下相随,圆活连贯,慢慢不断。
稳:以腰为轴,虚实分明,轻而不浮,稳而不僵。
五、太极拳术十要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
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之意,则
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者,胸略内含,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
6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
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
实变化皆由转动,故日:“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
必于腰腿求之也。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
右腿为实,
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
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
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
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
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太极拳论云:此拳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
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然后
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
有经络,如地之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
7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
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
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则
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经中所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
也。太极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
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
劲浮面劲也。外家之力,最易引动,故不足尚也。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
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
手动,腰动,足
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
乱矣。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躯使”。精神
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
不但手足开,心意亦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
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
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
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拳论所谓“如
8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
一气也。

外家拳术,以跳踯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之后,无不
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
慢则呼极深长,气
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
七、练拳是否一定要动作配合呼吸
此事为许多人所误解,太极拳之呼吸,确有讲究,起吸落呼,
蓄吸发呼,合吸发呼(有人以蓄为开,发为合,则成开吸合
呼),但要注意一种说法是,合吸开呼与空气的呼吸不是一
个概念,另一种说法是,练拳纯热时,呼吸自然配合动作,
稍觉不适,即采取自然呼吸,还有人认为动作基本不可能配
合呼吸,总而言之,无论内气也罢,呼吸空气也罢,均以“自
然”二字为最高原则,不必有意去引导,拳论云:“意不在
沉,在气则滞”,呼吸的极意是忘掉呼吸,绝不强求动作配
合呼吸,练拳时,若要领正确,呼吸自能缓,均,深,细,
虽汗漓而呼吸不喘,这才是我们希望的,也可作标准。
若强求动作配合呼吸,必然造成“闭气”之病,影响放松,
此乃练拳之大忌也,杨澄甫先师把“口腹不可闭气”和“四
肢腰腿不可起强劲”,作为练拳时的两条关键要领,并说“此
二句内家拳者,类能道之,但一举一动,一转身,或踢腿摆
9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腰,其气喘矣,其身摇矣,其痛皆由闭气与起强劲也”有的
拳家,以为动作配合呼吸就是气劲,并将杨氏套路的每动几
呼几吸,此吸彼呼,皆与指明,而每一开合的间隙绝非均匀,
个人的肺活量又不同,如此做法,岂非画蛇添足,助长闭气,
贻害学者焉。
八、何谓“气沉丹田”
气者,内气也。丹田者,脐下三寸,乃小腹部,丹田为人体
之重心,中气之枢纽,所谓“气沉丹田”,即以丹田为中气
运行之根基,无论何时得保持重心的稳定,含胸拔背而勿使
俯仰,沉肩坠肘而勿使漂浮,主宰于腰而勿使散乱,虚实分
明而勿使僵滞,皆有气沉丹田之意,因此“气沉丹田”不是
也不必“意守丹田”,只要做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
以腰为轴,虚实分明自会有“气沉丹田”之效,更不必故意
鼓肘或凹腹。气非呼吸之气,故不能以呼吸之进出而论气沉
丹田。
九、腰的作用和要求若何
腰为一身之主宰,拳论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
腰间”“气如车轮,腰如车轴”“有不得机势处,其病必于腰
腿求之”,故松腰为练拳之关键要领,能松腰才能气沉丹田,
能松腰才能灵活稳健,太极拳的虚实变换,皆应由腰转动,
只有以腰为轴,动作才能做到上下相随,也利于对内脏的自
我按摩,增强生机,太极拳四肢的动作,实则以腰腹的动作,
10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非如此,断不能达到轻灵沉着而锻炼之效。
十、何为“内三合,外三合”
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太极拳内功
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
合,此为身法之重要部分,所谓合者,大部分情况下,手足,
肘膝,肩胯上下对应,近乎垂直,然而主要在于动作的协调
配合,所谓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也。
十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意”
意即意念、意识,是人脑的功能,太极拳之意,特别强调心
静用意。心与意有何区别?心为意识的全体,意就是由这个
全体发出的信息,心要静,即思想集中,排除杂念,用意即
以意识指导动作,意动行随。那么少林拳的动作或常人的其
他动作,都是意识为指导的,这又与太极拳有何不同呢?原
来太极拳的用意不是简单的有一个目的和命令,而是在整个
动作的过程中都是由意识领着躯体进行的,比如举手,不光
想着要举,而是从动作开始就用意识领着手,似乎逐渐排开
某种无形的阻力,或者逐渐让开某种无形的推力,即便举到
位了,应该挨方向了,这时意识仍应保持那种阻力或推力的
存在,只不过方向改变遂指挥手臂向新的方向移动,这叫“劲
断意不断”,实际上劲也没有断,这种意识指导动作,显然
不能靠肌肉的突然收缩来实现,所以强调“用意不用力”,
而且动作要慢。然而,用意不是看意,意识不能特别强,意
11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百度文库
在有无之间,练到高级阶段,又能将用意溶于无意之中,所
谓“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这要在练拳中细心体会。
十二、什么是太极拳的“气”
气是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按气功学
的解释,它包括得之父母的先天之气(源气)和得之水谷与
呼吸的后天之气(宗气)现代科学已重视对气的研究,太极拳
强调“气沉丹田”“气遍全身”“中气贯顶”正说明气是运行
于人体,维持人的生命,祛病延年,提高人体机能的重要媒
介,气顺则体舒,体滞则疾生,虽然对气的本质仍然缺乏深
刻认识,但是通过练拳可以感到气的存在,例如指尖麻、胀、
腹内“咕咕”作响,皮肤如虫爬状等等,最主要感觉还是全
身的充实圆满和动作的协调顺遂,久练会有气敛入骨之感。
但是,太极拳却不讲究运气,不须用意识导引内气的运行,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只要心静体松,动作
用意不用力,则意到气到,所谓“以意领气”或“以心行气”
这又是太极拳比那种引导式气功的优越之处。
十三、如何做到全身放松
“放松、放松、放松”这是练拳时刻要注意的,然而放松不
等于放软,不僵不涩为“松”,无气无意为“软”,松中有稳,
松中有沉---沉着之沉,这才是真正的“柔”,练拳时全身肌
肉关节要放松放开,凡用力处,不着意于肌肉的奋张,总以
意、气指挥身体之稳定运动,勿使“拙力”留滞于筋骨血脉
12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