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论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歌剧.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歌剧.doc

上传人:aady_ing01 2017/9/30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歌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中国近现代音乐中的歌剧
摘要:歌剧是在西方音乐传入我国之后,中外戏剧、音乐相结合相交融的结果。它在秧歌剧、山歌剧、小调的基础之上,吸收了中国戏曲的许多表现特点和中国民间音乐的精华,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经验,充分运用大型乐队的演奏,结合独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及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演绎故事情节,深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经过几代剧作家和音乐家的努力奋斗,终于在我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关键词:小调;戏曲;秧歌;歌剧;音乐剧
中图分类号:J822文献标识码:A

一、艰难的探索

20世纪初,随着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西方音乐也逐步传入我国,按西方格局、西方教学方法和以西方音乐为内容建立的音乐教育机构在中国兴起,西方器乐、演唱和舞蹈的表演形式也逐步在中国舞台亮相,并取得民众认可,中国的舞台上出现了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演奏的外国乐曲和少量的中国器乐独奏作品、管弦乐作品、声乐作品等,在此基础上,歌剧的创作演出活动逐步得到了尝试和发展。
歌剧是与中国的传统戏曲相对而言的,也有人称为新歌剧。中国向来只有“唱、念、做、打”为一体的戏曲,它有一整套程式化的表演,戏曲中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概括了戏剧人物的不同性别、年龄、性格、身份等等。西洋戏剧则不但有专门的歌剧、舞剧、话剧之分,在演唱上有合唱、重唱和独唱之分,而且每个人物在演唱的音色和音区方面作曲者还有具体要求。中国的传统戏曲发展至20世纪初已基本成熟定型,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阶段,而从国外引进的舞剧、话剧这些表演形式在审美情趣上与中国民众的传统****惯有所隔膜。长期以来中国民众已****惯那些有说有唱有动作的表演,对于那种只有音乐和歌唱而没有道白的歌剧,或者是只有音乐和动作,而一句歌唱和道白也没有的表演(舞剧)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这就促使中国的艺术家们依据国情和民族审美****惯,对西方歌剧这种体裁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从而创造出一种既能表现现实又能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新型戏剧
――歌剧。值得注意的是,西洋歌剧与中国戏曲有相似之处,但在思想内容、审美情趣、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上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有巨大差距,照搬西洋歌剧的套路来演绎中国情趣是不切实际的。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戏曲音乐不采用创作音乐,也没有专门的戏曲音乐的作曲家,戏曲音乐是由无数固定的曲牌连缀而成,只有文学脚本的作者。而西洋歌剧每一出都有绝不雷同的音乐,拥有一大批专业歌剧作曲家。中国的戏曲不只是声乐的艺术,而是“唱、念、做、打”的完美结合,戏剧演员在演唱时还必须配合优美的身段、手势及步伐的表演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而西洋歌剧则是以歌唱家的声乐技巧对音乐的完美演绎为最高宗旨的。中国戏曲舞台完全是写意的,布景道具不追求实景而是以虚拟化取胜。比如骑马,演员手中只有一根象征性的马鞭,晃动鞭子,就表示在骑马奔跑了。西方歌剧的场景却以逼真、宏大的实景效果见长。西方观众未必喜欢中国戏曲那些的听起来十分相似的唱腔,中国观众也难欣赏庞大的西洋乐队伴奏下的洋嗓子唱出的陌生的曲调,更难接受冗长而乏味的宣叙调以及令人不明所以的重唱、合唱。因此,中国歌剧发展应该是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对欧洲歌剧成熟经验有选择接受的一个漫长过程。
中国歌剧最早的探索者当数黎锦晖。黎锦晖20世纪20年代初即创办中华歌舞专科学校,稍后又创建中华歌舞团,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