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个性化定制中国红酒.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个性化定制中国红酒.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7/9/30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个性化定制中国红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个性化定制中国红酒
要让市场上的消费者在品尝我们的葡萄酒时,能够比较容易地体会到属于中国企业的独特“品牌性格”。只有整合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营销的“个性化”元素,勤奋坚持,我们的葡萄酒才会真正形成产品与品牌的“中国个性”,也只有这样,中国葡萄酒才能真正融入到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的、世界范围之内的竞争中来。

塑造“中国个性”,成就葡萄酒品牌力量

近几年,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国内红酒巨头密切关注并积极在国际市场葡萄酒优质原材料和先进加工设备的全球采购。目前,国内主流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在酿酒方面的加工设备、发酵设备、灌装生产线和橡木桶等贮藏设备主要都是由国外进口的,可以说在技术和设备上,国产葡萄酒已接近或者等同于国际水平。而且,张裕、长城和王朝等领军品牌逐渐切入国际葡萄原酒市场,进行国外葡萄酒厂的收购或者参股,为下一步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准备。他们还推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时间表。例如张裕短期目标是在3年内实现海外销售份额占总量的三成以上,最终实现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比例达到1:1;中粮酒业将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投入,准备拿出总投入的10%打开法国、英国等国际市场;王朝将收购澳大利亚一家大型葡萄酒厂的股份,还准备收购法国的一个酒庄,专门生产高档葡萄酒。
那么,在国内红酒巨头进攻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他们将凭借什么因素来获得国外的市场份额?无疑,“品牌的力量”会是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即凭借具有深刻“中国烙印”的品牌来赢得国际市场的接受与欢迎。而且,工业化的葡萄酒规模化生产也并不能说明我们生产不出深具“个性化”的葡萄酒产品来稳固国内市场,进而开拓国际市场。据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2005年全国2升及以下瓶装酒出口总量为2224千升,折合247109标准箱(每标箱为12X750毫升=9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这一系列的现象呢?如果说葡萄酒加工设备和酿酒工艺在全球范围之内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中国葡萄酒现在主要的差距主要存在于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各个葡萄酒企业酿酒鲜明个性的形成与沉淀。再假设中国葡萄酒市场全球多样性产品的涌现是市场国际化的一个标志,那么中国葡萄酒产品进入世界上葡萄酒主流消费国家,也是葡萄酒消费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持续而坚持酿造具有“中国品牌个性”的葡萄酒产品,丰富全球葡萄酒产品线也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塑造葡萄酒“中国品牌个性”的策略

1. 种植“中国个性”的酿酒葡萄
中国葡萄酒著名专家郭松泉在谈到酿酒葡萄原料与葡萄酒质量之间的关系时强调,葡萄酒“先天在于原料、后天在于工艺”,充分说明了要酿造好的葡萄酒须先要有质量卓越的酿酒葡萄。葡萄酒产品由于受到酿酒葡萄质量的决定性影响,而特定地理环境的特点(例如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地质情况以及适合该地区的酿酒葡萄品种等因素)决定了酿酒葡萄的质量和个性。也就是说,葡萄酒产品会带有浓厚的原产地域特点与个性。
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大酿酒葡萄产区,但是在“原料基地化、基地良种化和良种区域化”方面的深度研究与实践还有待加强。通过结合产区内各异的气候条件和地形特征,实现不同葡萄品种在不同酿酒葡萄产区的选择与培育,实现各个产区的鲜明品牌个性,而最后形成一个综合的具有“个性化”的酿酒葡萄中国产区品牌,让市场上的消费者品尝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