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临床心理护理论文
浅谈临床心理护理
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适应和建立对疾病的正常反应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每个护士的责任。关键词:心理护理;概念;方法;心理问题;实施
一、临床心理护理的基本概念
目前就临床心理护理的涵义尚无公认的定义,戴晓阳【1】在《护理心理学》(1998年)中定义: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患者关怀、支持和帮助,进而促进患者成熟与发展。王艾兰【2】认为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认知、情绪,以促进患者康复。马斯洛【3】说:“患者与治疗者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乃是最好的心理药物”。以上学者各有各论,综合各种定义,心理护理概念的内涵应涵盖心理护理主体(护士与患者)、客体(客观环境)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通过三者以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的互相整合,实现心理护理目标。
二、临床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
胡佩诚【4】2002年指出,心理护理方法可分为一般心理护理和治疗
性心理护理两种。
1、一般性心理护理包括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③创造良好的治疗修养环境;④加强健康教育。一般性心理护理虽然做法简单、普通、随意性较大、规范性较低,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也很有限,但其仍然是临床心理护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性。如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指导以及良好的护患沟通等,都是患者的最基本心理需要,也是所有护理人员都能掌握的。近年来,众多探索我国心理护理现状的文章反映了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具体方法概念模糊,普遍存在不会做心理护理,不愿做心理护理,害怕做心理护理的现状【5】。相关调查指出,部分护士认为心理护理只是护理工作的辅助部分,或只是记录在护理病历上的内容,对患者心理问题缺乏实质性探讨。林岩【6】等提出,目前多数护理人员仅限于一般的宣教式心理护理,缺乏具体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流于形式。临床心理护理只有在普及一般性心理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并纳入系统、有序的护理程序中开展,才能改变心理护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难,流于形式、不见效果的局面。
2、治疗性心理护理是指:运用心理治疗的各种方法,帮助患者改变认知,改善不良情绪,矫正不良行为。①心理支持法:在精神上给病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援助。主要支持有五种:解释。鼓励、保证、指导、促进环境改善。是帮助人在最危急关头应对心理危机、度过心理难关的第一步:如提高对现实刺激的适应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②心理疏导法:指护士与病人沟通过程中对病人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情绪问题进行疏通和引导以消除心理问题。③认知疗法:即试图通过病人改变自己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④行为矫正训练法:是行为治疗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临床心理护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常见的行为矫正训练方法:松弛疗法、脱敏疗法、暴露疗法、模仿训练、自表训练、操作条件学习等。⑤音乐疗法:科学且系统运用音乐的特性,通过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