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乙肝疫苗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乙肝疫苗浅析.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乙肝疫苗浅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乙肝疫苗浅析
一、乙肝背景资料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乙肝的特点为起病较缓,以亚临床型及慢性型较常见。无黄疸型HBsAg持续阳性者易慢性化。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的根本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简称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人类病毒中具有最小基因组的病毒,其遗传信息只有3200个碱基对。基因组具有环状结构,且大部分为双股DNA,其中一条较长负链已经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条长度较短的正链,呈半环状。
HBV的复制:
1、病毒进入肝细胞后,脱去衣壳,DNA进入肝细胞核。
2、正链DNA在DNA多聚酶的作用下,以负链为模版,延长修补成完整状态。
3、双股DNA形成闭环超螺旋。在细胞RNA多聚酶催化下,以负链DNA转录成长短不一的RNA。短的RNA仅作为信使RNA,长的还是前基因组RNA。
4、从信使RNA翻译出e抗原,合心抗原,DNA多聚酶,和三种表面抗原。合心抗原组装成内衣壳。
5、前基因组和DNA多聚酶进入组装好的病毒内衣壳中。
6、在DNA多聚酶(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前基因组RNA为模版,逆转录为负链DNA。而前基因组则被降解消失。
7、以负链DNA为模版,复制生成正链DNA。
8、含有双链DNA的内衣壳裹上外衣壳,成为病毒体。从肝细胞浆释放至肝细胞外。
致病机理:
HBV感染后导致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乙型肝炎病人肝脏损伤并不是病毒在肝内复制的直接结果,而是机体对HBV表达产物的免疫导致反应机制所致。
:受乙肝病毒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三种抗体,抗HBs、,对乙肝有保护作用。
:在乙型肝炎病人血循环中常可测出HBsAg—抗HBs的免疫复合物。
:目前认为HBV是非溶细胞性的,即不会增殖裂解被感染的细胞。
:HBV感染肝细胞后,一方面可引起肝细胞表面抗原的改变,暴露出膜上的肝特异蛋白抗原(Liver specific protein:;LSP),另一方面可能因HBsAg含有与宿主肝细胞蛋白相同的抗原,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对肝细胞膜抗原成份的自身免疫反应。
:国内外资料均提示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病率比自然人群高。
HBV的检测:
乙肝两对半俗称二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原不用检测,因为意义不大)乙肝二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引,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