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平法基本原理
平法的系统科学原理:视全体设计过程与施工过程为一个完整的主系统,主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1)基础结构(2)柱墙结构(3)梁结构(4)板结构;
各子系统有明确的:
层次性:基础→柱墙→梁→板,均为完整的子系统
关联性:基础→关联→柱墙(以基础为支座);柱→关联→梁(以柱为支座);梁→关联→板(以梁为支座)
相对完整性:基础自成体系,无柱或墙的设计内容;→柱墙自成体系,无梁的设计内容;→梁自成体系,无板的设计内容;→板自成体系,仅有板自身的设计内容
柱是梁的支座
基础梁是柱的支座
梁是板的支座
结构各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
---纵筋变化
纵向钢筋变化处理03G101-1P36
上层柱钢筋根数比下层多
纵筋长度=3层层高+4层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纵向钢筋变化处理03G101-1P36
上层柱钢筋直径比下层大
纵向钢筋变化处理03G101-1P36
上层柱钢筋直径比下层大
上柱钢筋直径大于柱时
三层
方法
长度=3层层高+4层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梁高+2层梁下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根数
公式
3600+750+48*28+700+750+48*28=8488(8244)
24
一二层
方法
长度=1层层高+2层层高-一层Hn/3-二层梁下非连接区-二层梁高
根数
公式
4500+4200-(4500-700)/3-750-700=5983
24
纵向钢筋变化处理03G101-1P36
下层柱钢筋根数比上层多
---截面变化
1、当柱钢筋不连续通过时,可以弯折,但是这时要求梁高要满足≥
2、如果柱下层钢筋在变截面处弯折,上层采用插筋构造,,从梁顶处开始计算
第二章梁
钢筋种类
梁-----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有哪些?
上:上部通长筋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