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东方插花发展史.docx

格式:docx   大小:1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方插花发展史.docx

上传人:sunny 2023/3/6 文件大小: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方插花发展史.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东方插花发展史 】是由【sunny】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东方插花发展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东方插花开展史
东方式插花注重线条,追求自然典雅。主要有中国式的和中国式传入日本后所形成的日本式插花。以下我们以中国式插花为例来介绍。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中国式插花,历史悠久。人们爱花,人们爱花,插花以自娱,继而用作佛教供花,后来才逐渐扩展到装饰领域,由此而开展成一门艺术。它与我国的哲学、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1、中国式插花的起源与开展
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局部,具有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把美丽的花卉纹饰烧制在陶器上。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西周时期,花卉纹饰不仅可以从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记载。成书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这是描写男女青年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枝相赠的诗句。插花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亲近所形成的。人们先出于爱美,折取野花装点鬓发,装饰居穴,所谓"菊花须插满头归","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后来才渐渐开展到以鲜花和果品供神。南北朝时期?
南史?中记有:"晋安王子懋,字云昌,〔齐〕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供花形式。就这样,插花在佛教仪式中沿****在民间中逐渐开展。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极大开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局限于佛前的供花,插花已进入宫廷,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唐章怀太子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象,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以成一种风气。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开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文人插花便是在这时开始的。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乱不稳,许多文人雅士避乱隐居,吟诗泼墨,插花艺术也变成他们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吊挂和壁挂。总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实简洁,清新活泼,随意洒脱。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
开展作出了突出的奉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器具,既能做容器,又能插花。
到了宋代,插花更为流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时兴插花,如杨万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诗句。这时民间已有插花盛会****俗,有了制作插花用的花瓶的专业,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假设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那么色鲜如初。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技法开展到写意的技法。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唐宋以来的插花风格为根底的。
明代至清代,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开展,已从一般的娱乐性质走向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拟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工于插花艺术,不少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是互相渗透的,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张德谦的?瓶花谱?、文震亨的?长物志?、沈复的?浮生六记?等。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最为后世所推崇,它代表了中国的文人插花,是现存最早的插花论著,它从选择花材、插花器皿、插法、花的养护,以及到如何评赏等都作了论述,此书在日本的一些插花刊物里也时有被引用。此外,?遵生八笺?、?浮生六记?等,对插花的造型也是论述得十分生动和详尽的。这些插花理论的问世,为中国的插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
根底。
中国的插花艺术沿****到近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局部。近年来,很多大城市纷纷成立了研究插花艺术的团体,掀起了插花艺术的交流热潮,有的派员到国外去吸收外国插花艺术的精髓。城市里的花店星罗棋布,流动的摊档更是数不胜数。广州每年的迎春花市更是人如潮涌,摩肩接踵,真是"花潮人潮十里长,嫣红姹紫竞登场",可见人们喜爱插花的程度。中国现代的插花艺术不但继承了传统的风格,而且吸收了国外不少新的手法,是传统的插花艺术更具现代风采。
2、中国式插花的特点
我国人民崇尚自然,因此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最大的特点是造型生动,色彩自然,与中国的园林、盆景艺术一样,是大自然的缩影。它采取自然界中优美生动的材料:花枝、草木、果实等,甚至连枯槁的树头、树根、树叶、石头等都可以利用进行加工,赋予其再生的意义,使之富于画意又不露人工斧痕,富有装饰美而又不失自然风韵,它取材较为简洁,一叶一枝都具有高度概括力,使欣赏者感受到一种平和、雅淡的野趣,渐渐升华到一种更高的境界。而西式的插花那么以明显的几何图形造型,与浓烈的色彩结合,强调了装饰性,强调了人为地因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的插花艺术也同样地具有中国画的这一艺术特点,是以表现大自然为形式,再通过作者情意的安排,以含蓄或表露的表现手法,使之产生一种与形式统一,又超乎形式的意境。插花的意境可以引人入胜,启迪人思索,实有清聚一束而意存深远之妙。中国的插花是与插花用的器皿、几架连在一起欣赏的,所用的器具都是以古朴者为妙,无论从款式和色彩都得与插花的主题
取得和谐统一。初期多用铜器,如盛就的觯、尊、觚、壶等,后来陶瓷工业开展,便开始用陶瓷器皿插花,如净瓶、梅瓶、浅水盘等。几架有酸枝、红木、树桩头、根雕座等器皿、几架与插花配合,大大丰富了欣赏内容。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温和,山河壮丽。昆仑磅礴,五岭逶迤,黄河奔腾,长江浩荡。北国风光,博大雄伟。江南景色,明媚秀丽。人民崇尚自然,善于从自然中吸取艺术精华,生发创作灵感。我国的古代建筑、古典园林、文学诗词、绘画、书法等,之所以光芒灿烂、闻名于世,以及其民族风格之形成,"抑亦江河之助手"。我国的插花,或浑厚而沉雄,或温馨而细腻,或热烈而含蓄,或平凡而出新奇,这些无不是我国大好河山赋予的启迪。中国的文学诗词已溶入了中国的国画,而中国的插花艺术又与国画联系密切,因此,这几方面互相融会贯穿,是不可分割的。传统的插花艺术是以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为上品,这从构图、意境、命题等都可以表达出来。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插花艺术的灵魂,自然山水的特点,国画的构图方式,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形式,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就是植根于这样的土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