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文化传播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化传播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wyj15108451 2017/10/4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化传播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化传播心得体会
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反映了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过程。当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式,熔铸了先祖世代积淀的精神智慧和当代人的发展创新。
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许多人依然记得,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曾作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国际盛会的重头戏,许多非遗项目的产品曾作为特许商品入选世博会,从而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为世界全面深刻地了解并热爱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这不过是我国保护、传承、发展非遗工作的一个侧影。目前我们已有昆曲、古琴艺术、贵州侗族大歌、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京剧等29个项目先后列入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中国重要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先后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各方的努力和推动下,在中国人心中特别是青年群体中,传统节日在与现代生活方式、传播方式以及精神需求的融合互动中内涵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成为维系和强化全体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的情感纽带、文化共同体。在海外,“春节”更成为一个别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品牌。文化是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种族的桥梁。近年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地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不同文化体的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在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形象的同时,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传播的基础是语言。冲破文化之间的隔膜,破除不同文化体之间的认知逆差,首先要破除语言上的障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提升,亟须树立汉语的认可度。如今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枝散叶的12孔子学院,肇始于2004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五年规划,即
“汉语桥工程”。十年成长,让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台。而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今年,孔子学院总部设立“孔子新汉学计划”,包含中外合作培养博士、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青年领袖、国际会议、出版资助共6个项目,提供文化、历史、哲学、经济、跨文化研究等八大类、100个课题,为项目执行人提供政府资助。从汉语到汉学,将实现中华文化传播的又一次飞跃。文化传播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这不仅需要民间自觉,也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同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800多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目前,我国已在14个国家设立了中国文化中心,规划到2020年在世界各主要地区建成50个中国文化中心。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