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功能性便秘
2010年脾胃病科诊疗规范
【诊断依据】
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多条:
(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2 .排便为块状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3 .有排便不尽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4 .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5 .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
6 .排便少于每周3次。
2. 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
3. 诊断IBS的条件不充分。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中医病名】
便秘是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而不畅的病症。
【中医症候分类】
:大便干结,腹部胀满或痛,按之作痛。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口干口臭;舌苔黄燥;脉滑实。
:大便干结或不干;大便不畅,欲解不得。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胁腹痞闷胀痛;苔白;脉弦细。
:大便干结如栗;虽有便意而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
2010年脾胃病科诊疗规范
出气短。面色恍白;神疲气怯;肢倦懒言;舌淡,苔薄白;脉弱。
:大便秘结,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面色萎黄无华;时作眩晕,心悸;甚则少腹冷痛;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大便干结,状如羊粪;口干少津;神疲纳呆,形体消瘦;颧红,眩晕耳鸣;心悸怔仲;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大便干结,面色淡白无华;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
【治疗常规】
一、中医治疗
(一)辩证论证
: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子仁丸加减。火麻仁15g、大黄6g
(后下) 、杏仁8g、白芍10g、炙枳实9g、炙厚朴9g
:治法:顺气导滞。主方:六磨汤加减。乌药9g、、槟榔9g、木香6g、大黄6g、郁金9g、厚朴9g、茯苓12g
:治法:补气健脾。主方:黄芪汤加减。黄芪20g、陈皮9g、火麻仁15g、白蜜30g
:治法:温润通便。主方:济川煎加减。肉苁蓉9g、当归
10g、牛膝15g、枳壳9g、泽泻9g、升麻6g
:治法:滋阴补肾。主方: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24g、山萸肉12g、山药12g、泽泻9g、丹皮9g、茯苓9g
:治法:养血润燥。主方:润肠丸加减。当归12g、
2010年脾胃病科诊疗规范
生地15g、麻仁10g、桃仁9g、枳壳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