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动静脉畸形
临床表现
AVM主要是在查找颅内出血、癫痫、头痛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潜在器质性病因时被发现。有时上述表现的特定组合可能提示AVM的存在。
(一)头痛
10%~50%的AVM患者出现头痛,有时顽固性头痛可能是唯一的临床症状。偏头痛总是倾向于AVM的同侧,不具有典型偏头痛发作的先兆和顺序。
(二)颅内出血
突然发生的头痛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很可能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AVM最主要的致残、致死原因。在无创性脑影像学检查问世之前,AVM引发出血的认识不足。脑实质出血是主要的出血类型。AVM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的总体危险性为每年2%~4%。如存在回流到脑深部小的引流静脉,或AVM内动静脉压力相对较高,则首次或再出血的危险有15%~20%,。再出血通常发生在首次出血后1年之内。
(三)癫痫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占1/4~1/2,首发癫痫的青壮年要排除AVM可能。致病的AVM可表现为明显的全身发作以及伴或不伴继发性全身发作的单纯或复杂部分性发作。
(四)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通常隐匿起病,可能是短暂性、持久性的或者是进行性的,多在AVM导致颅内出血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与AVM的位置和大小有关,如枕叶AVM可导致不典型的视觉障碍,前颅窝AVM可引起脑神经麻痹、三叉神经征和半侧面瘫,基底节区AVM可引起运动障碍。
(五)认知功能障碍
部分AVM患者可伴有记忆力下降、语言功能障碍等认知改变。
诊断
(一)CT和MRI
CT方便快捷,可为首次出现AVM征象时的首选检查。但平扫只能提示AVM的组织密度的不均匀性,较小的AVM可能会漏诊。增强CT相对敏感,扩大的AVM系统呈葡萄样对比增强。MRI可以评估AVM血管团的大小和解剖关系。AVM表现为不规则或球形占位,可出现在大脑半球或脑干的任何部位。T1W、T2W、或FLAIR序列成像时,病灶内或病灶周围有小的圆形低信号斑块,可能是供血动脉、脑动脉瘤或引流静脉的留空现象。如果有出血掩盖其他诊断特征时,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或复查MRI。AVM周围或内部有时可见底信号的细胞外含铁血黄素,提示发生过症状性或无症状性出血。MRA可确诊直径大于1cm的脑AVM,但无法显示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形态,小的AVM容易漏诊。功能磁共振成
像可对位于AVM病灶内或周围的重要脑功能区进行定位。
(二)DSA
血管造影对准备治疗的AVM非常重要,可以根据DSA决定治疗方案。主要的形态学特征包括供血动脉、静脉引流方式、动脉瘤或静脉瘤的存在与否,以及引流静脉的扭曲或扩张和供血动脉狭窄等。
治疗
脑内AVM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