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
实验一:粗盐提纯
一、实验仪器与用品
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火柴、托盘天平(带砝码)
用品:粗盐,蒸馏水
二、实验步骤
①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量越4g。将称取烦人粗盐逐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
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现象:固体Nacl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②过滤:用滤纸和漏斗制作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引流),进行过滤,若滤液仍
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现象:不溶物残留在滤纸上,液体透过滤纸到入烧杯中
③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导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现象:水分蒸发,逐渐出现固体

滤纸与漏斗的使用: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
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
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
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
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
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
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
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
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实验二:制作蒸馏水
一、实验仪器
仪器: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铁架
台(带铁圈)
其他:火柴、自来水、碎瓷片、温度计
二、注意事项
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而冲进导管。导管要适当长些兼作冷凝管
用。试管中液体不能太多,以防沸腾时沿导管流入接收器中。当液体
沸腾后,酒精灯火焰要稍远离试管,使液体保持沸腾状态即可,如加
热过猛液体会沿导管冲出。
实验三:萃取
一、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二、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三、实验步骤:
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⑤待液体分层后, 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从下端口放出下层溶液,从上端口倒出上层溶液
.
四、注意事项: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倒置漏斗观察是否漏水,若不漏,将活塞旋转180度后再倒置观察,若还是不漏水,则活塞的密封性能合格)
: 互不相溶,不能反应。
,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要不时的旋开活塞放气,防止分液漏斗内部压强过大引起危险
,有利于液体流出,同时防止液体溅出
(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的目的是保证内外气压相等,有利于液体流出
五、常见的萃取剂
一、实验仪器
电池、导线、火柴、木条、水槽、试管。实验试剂:蒸馏水、1:4稀硫酸。
二、实验原理:
1,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电解阴极产物为氢气,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
为2:1,以此可以确定水的组成成分。
2,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
适量稀硫酸等电解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实验步骤:
3、按照装置图搭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通电后电极周围产生大量气泡,两个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 并看到水面下降,与
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
倍。
5、验证气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复燃则证明为氧气;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并有水滴产生,则证明为氢气。
6、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1molH2的体积相同
三、注意要点:
1、被电解的水溶液必须充满试管,如果有空气存在,易发生危险
实验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实验仪器及药品
容量瓶(100毫升20℃)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滤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