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4
文档名称:

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104页.doc

格式:doc   页数:10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104页.doc

上传人:w8888u 2012/2/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104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
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国质检质联〔2007〕582号,以下简称《通知》)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006〕100号)精神,为做好全市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C)管理的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总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的原则,按照“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社会监督”的思路,以加快推进电子监管网工作为手段,严格产品市场准入,探索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和溯源的电子化监管,构建从生产到流通的监管链条和社会监督网络,促进企业质量诚信建设,维护群众消费权益和“重庆制造”的良好形象。
二、工作目标
按照质检总局、商务部、工商总局《通知》精神及有关工作部署,2008年6月底以前,《首批入网产品目录》9类69种产品100%实现赋码上市,因特殊原因确有困难不能及时赋码的,企业必须书面说明,由市质监部门严格把关,情况属实的,方可批准并报质检总局推进办备案,且必须限定过渡期,过渡期不得超过2008年12月31日。2008年6月以后,进一步扩大范围,逐步实现重点产品全面覆盖。
三、实施步骤
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08年5月中旬)。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召开动员大会,部署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各级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学****贯彻实施有关文件精神。同时,重点对照《首批入网产品目录》,核实应入网产品企业(认证)、已入网产品数(包括已入网赋码产品和已入网未赋码产品)、未入网产品数,并建立专项管理档案。面向《首批入网产品目录》的生产企业,开展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并对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第二阶段:首批产品入网赋码阶段(5月下旬至6月底)。认证证书而未入网赋码的,要求企业尽快入网,并完成赋码工作;已入网未赋码的企业,要求加大赋码工作力度,使产品尽快赋码上市;认证以及名牌申报、免检申报的企业,要求其办理电子监管入网赋码手续;已入网赋码的,要督促企业建立持续赋码机制。6月30日以后,开展首批入网产品入网赋码检查验收和行政执法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是否建立电子监管网管理档案;应入网产品企业入网率;入网产品持续赋码率,以及入网产品全程监管链条建立情况等内容。
第三阶段:深入推进、实施有效监管阶段(2008年6月以后)。对须在过渡期内入网赋码的,督促企业必须在过渡期内完成入网赋码。对列入《首批入网产品目录》的产品实施产品溯源、质量跟踪、打假治劣,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对列入《首批入网产品目录》C认证证书并未使用统一标识电子监管码的,产品不得生产销售;产品生产企业不得伪造或者冒用电子监管码。对未使用统一标识电子监管码的产品,由相关部门责令其生产企业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退出主要流通渠道。逐步扩大《入网产品目录》,确保重点产品全部入网,实施有效监管。对已经入网产品做好持续赋码的跟踪和服务工作。认证的产品进行把关,认证的同时加入电子监管网并赋电子监管码,电子监管网推进工作进入正常推进、规范管理阶段。
四、职责分工
在市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关方面要按照分工负责、协同合作的原则,切实将这项工作抓细抓好,抓出成效。
(一)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职责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对推进工作负总责,组织制订具体工作计划,落实企业入网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企业,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各有关部门加大对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辖区内企业产品入网、入网赋码,完成辖区内《首批入网产品目录》9类69种产品入网赋码目标任务,并进一步扩大范围,逐步实现重点产品全覆盖,完善产品质量政府监管网的建设和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二)有关部门职责
质监、商委、工商等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工作。
市质监局要充分发挥市产品质量电子监管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牵头抓好组织协调、检查验收等工作。认真履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在电子监管网的推进过程中紧密结合行政许可、证后监管、行政执法、名牌推荐培育等工作,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宣传和指导,利用电子监管网信息加强对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产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全面建立。
市商委组织推动电子监管网查询终端布设,使电子监管网查询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