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塞米松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转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也导致疫病感染途径增加,疫病增多,投入大量药物治疗。地塞米松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应用于兽医临床,常配合其他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类因素引起的发热、过敏反应及病毒性疾病等,临床用药量逐年增加,而该药的毒副作用被忽视,造成药物的乱用和滥用,给今后动物疫病的治疗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地塞米松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进行探讨。
地塞米松又名氟美松、德萨美松等。1958年合成研制成功了地塞米松,1960年投入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生产应用,至今,上市的地塞米松衍生物已达12种以上。:5,生物半衰期为36—54小时,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它具有抗炎、抗内毒素、抑制免疫、抗休克及增强应激反应等药理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如下几点。抗炎作用:地塞米松能够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的积聚,稳定溶酶体膜,收缩血管,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阻止溶酶体酶及炎症化学中介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强细胞基质对粘多糖酸酶的抵抗力,抑制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纤维细胞合成等达到抗炎作用。如用地塞米松治疗乳房炎、关节炎、腱鞘炎、粘液囔炎,各种眼炎(结膜炎、角膜炎),肌肉、关节风湿病的急性期效果较好。抗毒作用:地塞米松能够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细菌内毒素不易透入细胞内,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因而地塞米松治疗严重的败血症、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腹
膜炎、产后急性子宫炎等,具有良好效果。抗过敏作用:地塞米松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影响抗体形成达到抗过敏作用。因而用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血清病、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光过敏、急性蹄叶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等效果较好。但地塞米松单独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只能减轻或抑制炎症的表现,所以在临床用药时一般不单独使用,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上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预期的药用目的,反而会带来多方面的毒副作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1、机体长期使用可引起肢体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骨质疏松及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穿孔,生长受到抑制、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2、可出现精神症状:躁动、不安、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3、并发感染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病畜用药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感染扩散,增加疾病继发、并发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隐性感染,如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球虫病、链球菌病以及猪瘟、流感等。地塞米松会直接降低猪瘟抗体水平,甚至造成免疫失败。4、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有时患畜在停药后出现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等反复现象,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发,则应考虑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鉴于地塞米松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诸多不
良毒副作用的危害,我们特建议以后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