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4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4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作业车,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作业车的转向操作构造,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施加速度差而进行机体的转向操作。
背景技术:
在作为作业车的一例的联合收割机中,如JP2000-335268A所公开的那样,具有右以及左行进装置(图1以及图2的1);第1转弯机构(图2的45),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施加速度差而使机体转弯;第2转弯机构(图2的49、50),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施加比笫1转弯机构大的速度差而使机体转弯。在JP2000-335268A中,具有转弯设定机构(图3的71、55),能够设定第1转弯机构工作的第1状态或者第2转弯机构工作的第2状态;转向操作件(图4的58),能够人为地进行操作。由此,在转向操作件被操作到直进位置时,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传递相同速度且相同方向的动力,从而机体直进。在第1状态中,若转向操作件例如被向右操作,则第1转弯机构成为工作状态,利用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使机体向右改变方向,转向操作件被向右操作越大,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越大,机体以越小的转弯半径向右改变方向。在第2状态中,若转向操作件例如被向右操作,则第
2转弯机构成为工作状态,与上述相同,机体也向右改变方向。如JP2000-335268A那样,在具有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施加速度差的第1以及第2转弯机构的情况中,在转弯性能以及转弯操作的操作性的提高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作业车的转向操作构造中,在具有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施加速度差的第1以及第2转弯机构、且具有能够设定第1转弯机构工作的第1状态或者第2转弯机构工作的笫2状态的转弯设定机构的
情况下,实现作业车的转弯性能以及转弯操作的操作性的提高。为了达成上迷目的,本发明的作业车的第l特征构造在于如下地构成转向操作构造。具有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第l转弯机构,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施加速度差而使机体转弯;第2转弯机构,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施加比第l转弯机构大的速度差而使机体转弯。具有转弯设定机构,能够设定第1转弯机构工作的第1状态或者第2转弯机构工作的第2状态;转向操作件,能够人为地进行操作。具有控制机构,在第l状态中,以转向操作件从直进位置越被向右或左操作、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越大的方式操作第l转弯机构,在第2状态中,以转向操作件从直进位置越被向右或左操作、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越大的方式操作第2转弯机构。在第1状态中,与转向操作件的单位操作量对应的、基于第1转弯机构的单位速度差,构成为在转向操作件的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小、在转向
操作件的转向极限侧的区域中大。在第2状态中,与转向操作件的单位操作量对应的、基于第2转弯机构的单位速度差,构成为在转向操作件的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小、在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极限侧的区域中大。将第l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的变化特性和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的变化特性设定为不同的变化特性。根据上述第1特征结构,在第1状态(第2状态)中,若转向操作件被向右(左)操作,则第l转弯机构(第2转弯机构)成为工作状态,通过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使机体向右(左)改变方向,转向操作件被向右(左)操作越大,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越大,使机体以小的转弯半径向右(左)改变方向。此时,在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操作转向操作件的状态(从直进位置只稍微向右或左操作转向操作件的状态)中,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比较小,成为按转向操作件的操作的比例机体比较緩慢地向右(左)改变方向的状态,所以适用于进行直进时的机体的方向的微调整这样的状态。这个特别适用于第l状态。此外,在转向极限侧的区域中操作转向操作件的状态(从直进位置向右或左大幅操作转向操作件的状态)中,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比较
大,成为按转向操作件的操作的比例机体以小的转弯半径向右(左)改变方向的状态,所以适用于急速地变化机体的方向的状态。这个特别适用于第2状态。进而,根据上述第1特征结构,将第
1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的变化特性和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的变化特性设定为不同的变化特性。由此,从直进位置向转向极限操作转向操作件时的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的发生情况(发生特性),在第1以及笫2状态中是不一样的,所以,与第1以及第2状态中上述的速度差的发生情况(发生特性)相同的构成相比,第1以及第2状态的转弯特性的差异是较大的,易于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形式对应而设定适当的笫1以及第2状态。因此,在第1以及第2状态中,与转向操作件的单位操作量对应的基于第1以及第2转弯机构的单位速度差,在转向操作件的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较小,在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极限侧的区域中较大,并且,第l以及第2状态的转弯特性的差异较大,从上述两点,易于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对应而设定适当的第1以及第2状态,能够实现作业车的转弯性能以及转弯操作的操作性的提升。在本发明的第2特征结构中,在转向操作件的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以第l状态的单位速度差比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小的方式设定第1以及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的变化特性。这在以下的方面更有利。在第l状态中,在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操作转向操作件的状态(从直进位置只稍微向右或左操作转向操作件的状态)中,右以及左行进装置的速度差比较小,成为按转向操作件的操作的比例,机体比较緩慢地向右(左)改变方向的状态,所以适用于进行直进时的机体的方向的微调
整的状态。此时,根据上述第2特征结构,在向右以及左行进装置施加比较小的速度差而使机体转弯的第l状态中,能够获得上述那样的状态,所以,第1状态与直进时的机体的方向的微调整在特性(机体的方向不太大地变化的特性)的方面是一致的,能够对于驾驶员没有不谐调感地进行直进时的机体的方向的微调整。因此,能够使作业车的转弯性能以及转弯操作的操作性更加提高。在本发明的第3特征结构中,第l转弯机构是慢转弯机构(grandturnmechanism),该慢转弯机构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另一方传递与右或者左
行进装置的一方方向相同且低速的动力,第2转弯机构是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在本发明的第4特征结构中,第1转弯机构是慢转弯机构,该慢转弯机构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另一方传递与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一方方向相同且低速的动力,第2转弯机构是反转机构,该反转机构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另一方传递与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一方方向相反的动力。若除了具有第2特征结构还具有上述第3特征结构或者第4特征结构,则通过慢转弯机构和制动机构或反转机构,能够使第1以及第2状态的转弯特性完全不同,所以易于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对应而设定适当的第1以及第2状态。因此,使第1以及第2状态的转弯特性的差异增大,易于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对应而设定适当的第
1以及第2状态,能够实现作业车的转弯性能以及转弯操作的操作性的提高。在本发明的第5特征结构中,除了上迷第2特征结构,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构成。第1转弯机构是慢转弯机构,该慢转弯机构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另一方传递与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一方方向相同且低速的动力,第2转弯机构是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具有反转机构,该反转机构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另一方传递与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一方方向相反的动力。构成为能够利用转弯设定机构设定使用慢转弯机构的第1状态、使用制动机构的第2状态、使用反转机构的第3状态。在转向操作件的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以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比第3状态的单位速度差小的方式设定第2以及第3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的变化特性。若基于上述第5特征结构,则通过具有慢转弯机构、制动机构以及反转机构,能够使第1、2、3状态的转弯特性完全不同,所以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对应而选择项扩大,易于设定适当的第l、2、3状态。此外,在转向操作件的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第l状态的单位速度差被设定为比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小,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祐没定为比第3状态的单位速度差小,笫1、2、3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的变化特性被设定为互不相同。由此,使第l、2、3状态的转弯特性的差异较大,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对应而选择项扩大,易于设定适当的第
1、2、3状态。因此,通过借助第l、2、3状态使选择项扩大这一点、以及使第l、2、3状态的转弯特性的差异增大这一点,易于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对应而设定适当的第l、2、3状态,能够实现作业车的转弯性能以及转弯操作的操作性的提高。在本发明的第6特征结构中,除了上述第2特征结构,还具有以下那样的构成。第1转弯机构是慢转弯机构,该慢转弯机构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另一方传递与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一方方向相同且低速的动力,笫2转弯机构是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具有反转机构,该反转机构向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另一方传递与右或者左行进装置的一方方向相反的动力。构成为能够利用转弯设定机构来设定使用慢转弯机构的第1状态、使用制动机构的第2状态、使用反转机构的第3状态。在转向操作件的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以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和笫3状态的单位速度相同的方式设定第2以及第3状态的单位速度差的变化特性。若基于上述第6特征结构,则通过具有慢转弯机构、制动机构以及反转机构,能够使第l、2、3状态的转弯特性完全不同,所以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对应而选择项扩大,易于设定适当的笫l、2、3状态。此外,在转向操作件的直进位置侧的区域中,笫1状态的单位速度差被设定为比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小,第2状态的单位速度差和笫3状态的单位速度差被设定为相同的速度差。由此,不会使第
l、2、3状态的转弯特性的差异变成不必要的大,易于与作业地的状态或作业方式对应而设定适当的第1、2、3状态。因此,通过借助第1、2、3状态使选择项扩大这一点,以及不使第1、2、3状态的转弯特性的差异变得不必要的大这一点,易于与作业地的状态及作业方式对应而设定适当的第1、2、3状态,能够实现作业车的转弯性能以及转弯操作的操作性的提高。一边参照附图一边阅读以下说明从而明确其他的特征结构以及优点。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不同的明示,则以作为作业车的一例的联合收割机向前方直进(前进)的方向作为基准而称为前后方向,将与该前后方向直交的水平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或者横方向),将与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图1~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图l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变速箱、右以及左传动箱的纵剖主视图。图3是变速箱的慢转弯离合器(grandturnclutch)、制动器、反转离合器、右以及左侧离合器的附近的纵剖主视图。图4是表示液压单元中的液压回路构造的图。图5是表示变速杆、转向杆、转弯模式开关、静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以及液压单元的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以下实线的图,即表示转向杆的操作位置和比例控制阀的操作电流(慢转弯离合器的工作压力)的关系的实线(慢转弯(grandturn))、表示转向杆的操作位置和比例控制阀的操作电流
(制动器的工作压力)的关系的实线(车轮一停一转原地转弯(pivotturn))、表示转向杆的操作位置和比例控制阀的操作电流(反转离合器的工作压力)的关系的实线(车轮一正一反原地转弯(spinturn))。图7~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图7是作业机的侧视图。图8是履带行进装置的侧视图。图9是履带行进装置的俯视图。图IO是履带行进装置后部的侧视图。图ll是履带张力调整装置的纵剖俯视图。图12是履带张力调整装置的纵剖侧视图。图13是凸起导件安装构造的俯视图。图14是凸起导件安装部和连接部件的立体图。图15是轮体支承部的俯视图。图16是轮体支承部的侧视图。图17~3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图。图17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图18是谷物箱的侧视图。图19是谷物箱的俯视图。图20是从机体内侧前方看谷物箱的立体图。
图21另_传动系统的概略图。图22是表示底螺杆和纵运送机构的连接构造的纵剖侧视图。图23是表示纵运送机构和横运送机构的连接机构的展开剖面图。图24是谷物箱的后视图。图25是表示脱粒运出装置的转弯驱动构造的俯视图。图26是表示谷物箱的运出部的后视图。图27是表示谷物箱的后部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谷物箱下部的可动罩被开放状态的立体图。图29是表示从发动机向底螺杆的传动系统的离合器接通状态的横剖俯视图。图30是表示从发动机向底螺杆的传动系统的离合器切断状态的橫剖
俯视图。图31是表示底螺杆前端部的传动构造的纵剖侧视图。图32是表示流下引导板的驱动构造的主视图。图33是离合器部件的从轴心方向看的主视图。图34是离合器部件的剖面图。图35是表示离合器部件中的卡合凹部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说明了多个实施方式,但认为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其他实施方式的特征的组合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笫1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在由右以及左履带行进装置1(相当于行进装置)支承的机体的前部,绕横轴芯Pl升降自如地支承割取框架2,具有升降驱动割取框架2的升降压力缸3,在割取框架2上支承有割取部4。在机体的前部的右侧具有驾驶部5,在机体的后部的左侧具有脱粒装置8,在机体的后部的右侧具有谷物箱9,构成作为作业车的一例的自脱型的联合收割机。接着,说明变速箱10。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机体的前部的左右中央附近具有变速箱10,在变速箱10的右侧部的上部形成有阶梯差状的凹部10a,以进入到变速
箱10的凹部10a的方式连结有静液压式无极变速装置11。在变速箱10的下部的外部具有右以及左支承部10b,右以及左传动箱14与变速箱10的右以及左支承部10b连结而向前侧伸出。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