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995-2004 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J].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995-2004 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J].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5/4/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995-2004 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J].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
高太忠,范勤,李秀荣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18
摘要:生态足迹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 为核算地区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提供简明框架,进而可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河北省正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在绿色战略问题上还面临一些难题。文章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河北省1995—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算,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人类负荷超过其生态容量,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从而加深了对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认识,对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河北省生态恢复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生态恢复措施;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7)02-0609-04
生态足迹理论由加拿大学者Ree和Wackernagel[1]于1992年提出并逐渐完善,生态足迹模型不断发展,主要趋势包括由单一时间尺度向连续时间序列拓展,由单一年份全球平均产量拓展为多种实际产量,由综合法转变为综合法与组分法并存[2]。全球范围内,正不断修正、完善及标准化足迹核算方法,加强对淡水资源足迹、污染物足迹和资源替代的足迹效应的研究[3-4]。然而,在实证研究中,无论是方法还是应用及相关生态回复措施等方面,国内生态足迹研究的大部分还停留在国际相关研究领域的初级阶段,最近几年集中在大跨度时间序列的动态过程研究,但对于省内生态分区及省内地区地理差异的论述较少,且对于生态恢复措施探讨较少,对政策指引功能较弱。因此,本文基于以上考虑,运用时间序列动态过程的研究方法,结合生态分区的原理,对河北省1995-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动态测度与定量测算,并提出相关生态恢复措施,为决策者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1 生态足迹方法简介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足迹的计算主要基于以下两个事实:a)人类能够顾及自身消费的大多数资源、能源及其所生产的废弃物数量;b)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能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流的生态生产性面积。
本文利用Wackernagel[5]关于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EF = N×ef = N×∑(aai) = N×∑(ci/pi) (1)
式中: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
在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把人类使用的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折算为6种类型生物生产面积,然后再分别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6-8],化石燃料用地、可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即可得到某类生物生产性面积,然后再加总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9-10]。
生态足迹指标将人类消费的资源和能源折算成全球统一的、具有同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进行不同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