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拜谒毛山(外两篇)
久住三亚,早闻乐东县境内的保国农场有座山叫“毛公山”,是因为此山酷似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领袖毛泽东而得名。
我们驱车经天涯海角往西行了几公里,离开西线公路驶入雅亮乡的公路。在崎岖的公路上跑了约一小时,才到保国农场。来到毛公山前的广场,一眼便看出了二千多米远处的毛公山,那座白石山峰酷似毛主席安详地躺在青山之中的头像。
保头像的那座山峰叫“青祖胡峰”。上面没有绿树,全是白石,而它周围的山则披着绿装,山脚下盛开着一片黄花和红花。“青祖胡峰”,整体结构巧夺天工,比例正好吻合毛主席的仰卧头像,栩栩如生。毛主席头像下的山形,则仿佛伟岸的身躯安详地躺卧在青山丛中。这特殊形象自然景观是谁先发现的呢?我向管理毛公山灵堂的老者问起了这事。他说毛公山原名保国山。那座酷似毛泽东头像的山峰叫“青祖胡峰”。1960年保国农场初建,那时人们传说“青祖胡峰”像一个老人躺在山巅,头发向后梳,又似秃头,故又有人叫它“梳头山”和“秃头山”,而附近的黎胞则称谓“人头山”。1968年有几位广州知青在此,便暗中议论保。由于当时老人家正是万人敬仰的领袖,谁也不敢公开议论。1980年有一位浙江老木匠来农场做工,他与农场一位退休工人聊天,便说保国山是一个“山神”,这个“山神”就是已故的毛泽东的英魂,并当着退休工人的面,向保国山烧丁香,那时毛泽东虽已千古,但农场人的思想仍较禁锢,未能大胆向外宣扬。1987年底,又有海南澄迈县一位风水先生来保国农场探亲,他特地拉着农场一位领导站在毛公山前,边指点边神秘地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已经看了半个世纪的风水,但保国山这个
“山神”实在是太大了,他无法请动。场领导问他这个“山神”是谁。他神秘一笑,只说这“山神”是在中国当过领导的,还是没有道破“天机”。直到1991年春,海南省农垦局团委干部黄小卫来保国山检查共青团工作时,他见“青祖胡峰”特别像毛主席躺在水晶棺中的头像,便大胆地说他去北京瞻仰过毛主席的遗容,而眼前的“青祖胡峰”真像毛主席仰卧的头像。这才使得天工神匠塑造的保国山特殊自然景观,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地传遍了神州大地,“保国山”也因此而易名为“毛公山”。
我们到毛公山时是下午4点,但当时却是阴天多云,只有少许阳光从云峰中透出掠过毛公山附近,“青祖胡峰”上亮度不够无法拍摄。正当我们望着西边天空盼顾的时候,刚与我聊完天的老者走过来对我们说,如果买一挂鞭炮放,肯定会云开日出。他还讲了有一年农历八月的一件奇事。有一天,成千上万只蝴蝶飞到毛公山灵堂内外聚集不散,管理人员无法进入约2百平方米的屋内,直到第2天,蝴蝶才翩然离去。于是,买了一挂长鞭炮鸣放起来,清脆的“噼叭”声回响在毛公山。然后,我们在灵堂内面向毛公山敬香叩拜。拍打净身上的香灰,我们走出灵堂望着西天的云缝和“青祖胡峰”。不一会儿,西天的阴云果真渐渐裂开了一条缝,一缕阳光透过云缝投射在毛公山北,缝缓缓地向南移到了“青祖胡峰”。我们高兴地拍起手来:“老人家真的显灵了。我们是老人家时代生长起来的一代人,他老人家怎么会让我们拍不好照呢。
”随着相机快门的“咔嚓”声,我们留下了这一张张难得的镜头……
亚龙湾的变迁
享有“天下第一湾”美誉的亚龙湾,经过十几年的成长,已从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少女,变成了亭亭玉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