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弗洛依德2
弗洛依德——弗洛依德人格过程观(上)
作者:佚名
来源:
心理学进去之路
摘要:
弗洛依德把人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并服从与其它能量系统一样的规律的观点。能量的形式可以改变,能量也可以转移,但本质上还是那些相同的能量。在这样的一个框架结构之下,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动力过程与能量的表现,受阻或转移的方式有关。根据理论,所有心理能量的来源都存在于躯体内部寻求表现和紧张解除的兴奋状态。
生本能与死本能
我们已经讨论过弗洛依德关于把人看作是一个能量系统并服从与其它能量系统一样的规律的观点。能量的形式可以改变,能量也可以转移,但本质上还是那些相同的能量。在这样的一个框架结构之下,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动力过程与能量的表现,受阻或转移的方式有关。
根据理论,所有心理能量的来源都存在于躯体内部寻求表现和紧张解除的兴奋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本能(instinct)或者称为驱力(drives),它们是不间断的不可避免的力量。较早期的观点认为,存在着自我本能(ego instinct),和朝向自我保护的倾向有关;还存在着性本能,则与朝向延续种系的倾向有关。后来的观点认为,存在着包括先前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的
生本能(life instinct)和以有机体死亡从而返回无机状态为目标的死本能(death instinct)。生本能的能量称为力比多(原欲,libido)。死本能的能量则没有命名。实际上,死本能一直是理论中争议较多且不易接受的一部分,而多数分析学家更多地使用侵犯性本能(aggressive instinct)来代替。性本能和侵犯性本能都被看作是本我的一部分。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本能被描述为以朝向紧张的立即解除以及朝向满足和快感为目标。它们通过外部剌激和客体的途径来获得满足。与低等动物相比,能够满足人类本能的客体是复杂而多变的。这就规定了人格的独特性。此外,人类本能能够被延迟满足并且在得到释放之前能够被修改。
在功能的动力性质方面,一个人的本能会是什么样的呢?它们能够暂时受到阻碍而不表现出来或者是不加修改就再现出来。更有可能的是本能的性质和方向有所改变。例如,本能可以是部分地表现(目标抑制,aim-inhibited)而不完全地表现出来。情感就本能是性本能的部分表现,原来的目标被抑制住了;讽剌挖苦可能是侵犯性本能的部分表现。也有可能是满足本能的原来的客体被改变或转移到其它客体。
所以,母爱可能被转移到妻子,孩子和狗的身上。每一种本能都可能被转换和修改,并且本能能够和其它本能结合起来。比如说,足球运动就可能同时满足性本能和侵犯性本能;在外科手术中则可能融合了爱与破坏性。精神分析理论是如何能够仅仅用两种本能就解释了如此多的行为应该是已经很清楚的了。本能所具有流动,灵活和易变的性质以及他们众多可变通的满足方式使得产生了如此多样可变的行为种类。本质上讲,相同的本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满足同,而相同的行为对于不同的人则可能有
不同的原因,或者是使同一个个体获得多重满足。
事实上精神分析中的所有过程都能够被描述为对着某个客体消耗能量(称为“渲泄”,译注)或者是这种能量的消耗被某种力量所阻碍(称为“反渲泄”,译注),即本能的抑制性满足。因为会消耗能量,所以努力进行抑制的人最终会感到疲乏和厌倦。在本能的表现与本能的抑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动力学性质的基础。
这里的关键是焦虑概念,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焦虑是痛苦的情绪体验,代表对有机体的威胁和危险。与恐惧状态下紧张来源是可知的相反,处于游离性焦虑的个体无法把自己的紧张与外界的客体联系起来。弗洛依德关于焦虑的理论有两个。第一个理论认为焦虑是性本能未得到释放的结果——被阻碍了的力比多。在后一个理论中,焦虑一种痛苦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于危险正在逼近自我所造成的。在此焦虑种自我功能,向自我警告危险的来临从而使其可以采取行动。
精神分析理论说明有时有机体会体验到创伤,即重大的伤害性事件。焦虑代表了早期创伤的重复出现,但是以一种细微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当前的焦虑就与早期的危险有关。正是因为不能回忆起早期创伤所以焦虑就具有其游离的性质。焦虑可能来源于本我,自我和现实。当本我是焦虑的来源的,个体会因冲动的重压而感到威胁,当焦虑来源于超我时,个体就会体验到罪恶感和自我责难。这就好象是本我说:“我想要”;超我:“真可怕”;而自我则说:“我怕”。从根本上说,焦虑是在本我本能的推动与超我惩罚的威胁之间的冲突中发展出来的。
焦虑与防御机制
焦虑是这样一种我们不能长期忍受的痛苦状态。那我们能够如何对付这样的状态呢?为什么我们在大多数时间里是不焦虑的呢?答案是个体发展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来对抗焦虑。我们无意识地发展了一些方法来曲解现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