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421989820 2023/3/1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圆机,尤其是一种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为了更为简单直观地表示现有技术的编织原理,将图1中原本水平设置的上织针11以垂直方式表示。传统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包括针筒14、上针盘15、分布于针筒14外周面垂直延伸的下针槽、分布于上针盘15上端面径向延伸的上针槽、活动配置于上、下针槽中的上、下织针11、12、用于驱动上、下织针11、12配合完成编织动作的多路三角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选针系统(图中未示出),所述三角装置由驱动上、下织针的上、下三角组成,多路三角装置的上三角圆周布置于上针盘上方,对应的,多路三角装置的下三角圆周布置于针筒外侧,通常设置成每路三角装置独立完成一个编织循环,这就需要为每个编织循环配设一个喂纱嘴13,用于将纱线16添入每个编织循环,纱嘴13的添纱原理与普通双面机相似,通常只从上、下织针11、12的针前添纱,上、下织针11、12沿对应的上、下三角轨迹111、121运动,每一次出针意味着一个罗纹线圈的形成,这样仅仅能编织出双面或罗纹组织的布面,通
过电脑选针系统选择下织针12沿提花三角轨迹122运动,可编织出不同形式的双面提花布,但其布种无论怎么变,也脱离不了双面罗纹的范畴,无法编织兼具有毛巾组织的布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包括针筒、上针盘、分布于针筒外周面垂直延伸的下针槽、分布于上针盘上端面径向延伸的上针槽、活动配置于上、下针槽中的上、下织针、用于驱动上、下织针配合完成编织动作的多路三角装置、以及选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每路三角装置由驱动上、下织针的上、下三角组成,设置成相邻的两路三角装置配合完成一个编织循环,每个编织循环的第一路配设有一喂纱嘴,所述喂纱嘴设置有两个导纱瓷眼,两导纱瓷眼分别用于将底纱从下织针的针背添入、以及将毛圈纱从下织针的针前添入,所述选针系统用于选择上、下织针沿毛巾三角轨迹运动或沿提花三角轨迹运动,当上、下织针被选择沿毛巾三角轨迹运动,编织循环第一路,上织针出针吃进底纱,下织针出针吃进毛圈纱,形成毛圈,编织循环第二路,上织针不出针,下织针出针,进行退圈;当上、下织针被选择沿提花三角轨迹运动,编织循环第一路,上织针出针吃进底纱,下织针不出针,编织循环第二路,上织针不出针,下织针出针将底纱和毛圈纱同时吃进,进行提花编织。进一步的,所述编织循环的第一、第二路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毛圈定向偏摆的压圈
杆。[0008]进一步的,所述编织循环的第一路设置有用于开启下织针针舌的开针器,所述开针器包括可在拨动针舌位置和避开针舌位置之间摆动的摆动杆、限位块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和限位块配合使所述摆动杆保持在拨动针舌位置,所述摆动杆具有可拨动针舌的前端。进一步的,所述编织循环的第二路的下织针针背位置设置有用于辅助下织针退圈的压纱板。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双面提花圆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双面提花圆机具有编织毛巾组织的功能,同时又不丧失原有的双面提花编织的功能,结合选针系统本实用新型可编织出多种形式的兼具有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布;在编织循环的第一路设置具有两个导纱瓷眼的喂纱嘴,两导纱瓷眼分别用于将底纱从下织针的针背添入和将毛圈纱从下织针的针前添入,这样设置可避免底纱和毛圈纱相互干扰,造成编织错误;采用相邻的两路三角装置配合完成一个编织循环,每个编织循环可被选针系统选择在毛巾编织状态和提花编织状态之间转换,当编织循环处于毛巾编织状态,上、下织针沿毛巾三角轨迹运动,编织出单面毛巾组织,当编织循环处于提花编织状态,上、下织针沿提花三角轨迹运动,编织出双面提花组织;在编织循环的第一、第二路之间设置压圈杆,可使毛圈定向偏摆,防止因毛圈偏
长、偏摆角度不稳定,而影响编织;在编织循环的第一路设置一开针器,该开针器用于开启下织针的针舌,开针器具有复位弹簧,该弹簧可起到保护开针器的摆动杆前端的作用,防止因针舌卡死后强制开启而造成摆动杆前端弯折损坏。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面提花圆机的编织原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双面提花圆机的添纱原理图,状态一。图3为现有技术中双面提花圆机的添纱原理图,状态二。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原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添纱原理图,状态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添纱原理图,状态二。图7为本实用新型喂纱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4至图7所示,为了更为简单直观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原理,将图4中原本水平设置的上织针1以垂直方式表示。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包括针筒4、上针盘5、分布于针筒4外周面垂直延伸的下针槽、分布于上针盘5上端面径向延伸的上针槽、活动配置于上、下针槽中的上、下织针1、2、用于驱动上、下织针1、2配合完成编织动作的多路三角装置(图中未示出)、以及选针系统(图中未示出),以上为公知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的主要结构,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每路三角装置由驱动上、下织针的上、下三角组成,设置成相邻的两路三角装置配
合完成一个编织循环,每个编织循环的第一路A配设有一喂纱嘴3,喂纱嘴3设置有两个导纱瓷眼31、32,导纱瓷眼32用于将底纱6从下织针2的针背添入,导纱瓷眼31用于将毛圈纱10从下织针2的针前添入,选针系统具有与每路三角装置的上、下三角对应设置的上、下选针器,用于选择上、下织针1、2沿毛巾三角轨迹运动11、21或沿提花三角轨迹运动11、22,当上、下织针1、2被选择沿毛巾三角轨迹运动11、21,编织循环第一路A,上织针1出针吃进底纱6,下织针2出针吃进毛圈纱10,形成毛圈,编织循环第二路B,上织针1不出针,下织针2出针,进行退圈;当上、下织针1、2被选择沿提花三角轨迹运动11、22,编织循环第一路A,上织针1出针吃进底纱6,下织针2不出针,编织循环第二路B,上织针1不出针,下织针2出针将底纱6和毛圈纱10同时吃进,进行提花编织。编织循环的第一、第二路A、B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毛圈定向偏摆的压圈杆8,编织循环的第一路A设置有用于开启下织针2的针舌的开针器7,开针器7包括可在拨动针舌位置和避开针舌位置之间摆动的摆动杆71、限位块72和复位弹簧73,复位弹簧73和限位块72配合使摆动杆71保持在拨动针舌位置,摆动杆71具有可拨动针舌的前端,编织循环的第二路B的下织针2针背位置设置有用于辅助下织针2退圈的压纱板
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包括针筒、上针盘、分布于针筒外周面垂直延伸的下针槽、分布于上针盘上端面径向延伸的上针槽、活动配置于上、下针槽中的上、下织针、用于驱动上、下织针配合完成编织动作的多路三角装置、以及选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每路三角装置由驱动上、下织针的上、下三角组成,设置成相邻的两路三角装置配合完成一个编织循环,每个编织循环的第一路配设有一喂纱嘴,所述喂纱嘴设置有两个导纱瓷眼。
,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循环的第一、第二路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毛圈定向偏摆的压圈杆。
,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循环的第一路设置有用于开启下织针针舌的开针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针器,包括可在拨动针舌位置和避开针舌位置之间摆动的摆动杆、限位块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和限位块配合使所述摆动杆保持在拨动针舌位置,所述摆动杆具有可拨动针舌的
前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循环的第二路的下织针针背位置设置有用于辅助下织针退圈的压纱板。
专利摘要可编织毛巾组织的双面提花针织圆机,包括针筒、上针盘、分布于针筒外周面垂直延伸的下针槽、分布于上针盘上端面径向延伸的上针槽、活动配置于上、下针槽中的上、下织针、用于驱动上、下织针配合完成编织动作的多路三角装置、以及选针系统,每路三角装置由驱动上、下织针的上、下三角组成,设置成相邻的两路三角装置配合完成一个编织循环,每个编织循环的第一路配设有一喂纱嘴,所述喂纱嘴设置有两个导纱瓷眼,两导纱瓷眼分别用于将底纱从下织针的针背添入、以及将毛圈纱从下织针的针前添入,上述提花织针圆机配合选针系统可编织出具有毛巾组织又具有提花组织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