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双面针织圆机专用吊布牵引器的制作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双面针织圆机专用吊布牵引器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开心果 2023/3/2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双面针织圆机专用吊布牵引器的制作方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双面针织圆机专用吊布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是由【开心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双面针织圆机专用吊布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双面针织圆机专用吊布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双面针织圆机专用吊布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牵引器,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专用于双面针织圆机的牵引
O
背景技术双面罗纹圆机在针织工业生产过程中因为断纱豁布和烂针浮布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一直是业内必须时时面对的问题,解决起来相当困难,并且费时、费力、织针损耗大。以往,从需要机修帮助处理到挡车工自己采用反勾法或吊针法,直至发展到如今大多采用吊线法来排除故障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处理故障的时间也由过去的数小时缩短为现在的几分钟不等(根据豁布的宽度和织物的梳密而定),但是,处理故障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大量织针的埙坏。如果在生产的织物上有这两种破坏性织疵的存在就会大大降低裁成率,增加制衣厂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操作难度、提高速度、节约时间、降低织针损失的专用吊布牵引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其特征在于把6-12支呈薄片长条形、一端是凸台设计的钩形的头部、另一端有孔的牵引钩叠加,用销钉连接成一端开放、一端固定的可以围绕销钉轴向转动的扇形单圆;所述的销钉连接弹
簧,弹簧下端连接固定钩。所述的牵引钩为8-10支。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变捆绑式固定为钩挂式固定,不会对织物造成二次破坏,织物的损伤不会扩大,而且可以在机上对豁子布进行缝合,进一步缩小织疵的危害,提高织物的品质;操作容易、速度快,可以做到机修较机时免去套布环节,排针结束后就可以直接合拢上菱角座,空机低速调较各工艺点,然后采用稍偏梳一点的纱长用多个牵引器钩吊针筒一周将布头开下,可以大大缩短机修的较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耗。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牵引钩1、销钉5、弹簧3等。所述的牵引钩1呈薄片长条形,一端是凸台设计的钩形的头部,另一端有孔,6-12支牵引钩1叠加用销钉5连接成一端开放、一端固定的可以围绕销钉5轴向转动的扇形单圆,类似扇子的扇骨结构。所述的销钉5连接弹簧3,弹簧3下端连接固定钩4,固定钩4固定在坯布上。下面结合图2描述具体的操作步骤1首先将掉布或浮布位置的纱嘴抬起,把织针上的乱纱清理干净,坏针要除去针头,把针舌全部打开。手持牵引器从针筒
8内侧将牵引钩1依次从各编织路数间的回针位置由内向外穿过针筒8口。2把两端打结的牵引绳6从左往右(也可以从右往左)顺序挂到牵引钩1内,使牵引绳7在各牵引钩1间形成大概等长的线段,而且要求各线段绑在下针出针平面上。3:将牵引器向内轻轻收回,完全过针筒8口后再向下,稍微用力向下扯撑几下,使各线段完全一致后,把牵引器下端的固定钩4钩挂在织物上,而且保证牵引绳6处于合理的蹦紧状态。4:放下穿好纱线的纱嘴,轻轻点动机器,将故障位置开至针门处,把坏针用相同型号的好针换掉,开慢车一周,查看织针7已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快车开下一段织物,把豁布处停在最好处理的位置,取下牵引器查看豁布上方布面是否正常,用手针将豁子缝合平顺牢靠,就可以进入正常生产状态。
,其特征在于把6--12支呈薄片长条形、一端是凸台设计的钩形的头部O)、另一端有孔的牵引钩(1)叠加,用销钉(连接成一端开放、一端固定的可以围绕销钉(5)轴向转动的扇形单圆;所述的销钉(5)连接弹簧(3),弹簧(3)下端连接固定钩G)。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钩(1)为8-10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针织圆机专用吊布牵引器,解决了针织工业生产断纱豁布和烂针浮布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把呈薄片长条形、一端是凸台设计的钩形的头部、另一端有孔的牵引钩叠加用销钉连接成一端开放、一端固定的可以围绕销钉轴向转动的扇形单圆,销钉连接弹簧,弹簧下端连接固定钩。本实用新型变捆绑式固定为钩挂式固定,可缩小织疵的危害,提高织物的品质,操作容易,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