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湖南十一交通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南十一交通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ipod0c 2017/10/10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南十一交通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湖南省“十一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新的更高的要求,使我省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根据交通部《“十一五”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发展纲要》,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公路概况
我省现有公路里程88200公里。总里程中有高速公路1403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7497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13934公里(国道5002公里,省道8932公里),水泥路面15853公里,沥青路面15372公里。共有桥梁488321延米/13449座,其中特大桥37520延米/21座,大桥143749延米/801座。现有渡口76处。
我省公路管养体制是条块结合模式。全部公路分为省公路局系统养护23731公里、省高管局系统养护1750公里(含环路公司203公里)、地市县乡公路处系统养护62719公里三大部分。
本规划所包含的路网范围为省公路局系统管养的干支线和县乡处系统管养的省道。
二、“十五”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效
“十五”期间,全省公路系统认真贯彻交通部32字公路工作方针,扎实抓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省公路路网结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工作
通过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实施预防性养护,不断降低水泥路面接缝失养率、沥青路面坑槽数等主要指标,明显地延缓了路面病害的发展,确保了路况稳定。干线公路好路率从“九五”%提高到“十五”%,省养干支线公路好路率从“九五”%提高到“十五”%。
    2、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设计标准和工程管理水平
五年来,,%。全面推广采用半刚性基层结构以及沥青面层机械拌和、机械摊铺施工工艺,沥青路面大中修同步配套实施GBM工程,实施按实测轴载数据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在工程管理上,推行了招投标制度,初步培育发展了我省养护市场。
3、认真搞好水泥砼路面大中修工程
对G107、G322等干线的水泥砼路面病害处治采取了专项治理,重点推行快速换板和加铺钢筋砼面层施工技术,在2001-2005年累计完成水泥路面刚性加铺层293km。加强水泥路面预防性养护,在全省推广应用水泥路面板底灌注乳化沥青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着力落实危桥改造,增强路网适应能力
“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病危桥加固改造490座,。完善了桥梁管理系统,将系统应用范围从原来的干线扩展到全部国、省、县、乡道。
5、全力推进安保工程,完善路网安全环境
自2004年交通部确定实施安保工程以来,省交通厅采取资金全额投入的方式全力实施安保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累计完成安保工程2246公里/10930处,。据估计,几年来因已建成的安保工程设施发生作用而减少的伤亡人数达3000余人,,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6、积极实施GBM工程,改善路网通行条件
“十五”。我省干线公路新改建和路面改善工程、大中修工程、旅游景区公路工程分别按100%、20%、100%的比例同步实施GBM工程。实施路段达到“畅、安、舒、美”的要求,道路的通行能力、行车舒适性、安全性、美观要求及服务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大力创建文明样板路,提高路网服务水平
根据交通部安排,319国道湖南段()被列入“十五”期国家级文明样板路创建计划。319和路容路貌均得到很大改善。除此之外,株洲G106国道和湘西S229省道也建成省级文明路。
8、建立养护巡查监理制度,动态监控路网养护状况
省公路局从2003年起建立了公路养护工程巡查监理制度,聘请专业监理队伍,对各市局的日常养护、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安保工程以及其他养护工程进行巡查监理、动态监控、量化考核,全面推进各项养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积极推进养护机械化
2003年以来重点推行以多渠道筹资发展机械化养护和专业化养护的概念。各市州公路局破除“等、靠、要”的思想,购置了平板振动夯、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热补板、移动式沥青加热罐等机械设备,组建了一批机械化养护队,使养护工艺水平和养护质量明显提高。
10、积极推行养护运行机制和养护作业方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