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家庭康复是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如果一种能力由孩子的天然老师——家长来训练,那么这种能力最容易经常化并且保持下去。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家长以及家庭成员的正确认识和辛勤付出。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智力残疾儿童实用康复训练的一些方法。**家里有了一个智力残疾儿童,大多数人会认为其父母是悲惨的失败者。其实问题也可以不这么看,所有的孩子都不只属于父母,他们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的。对智残儿童的养育就算是父母为社会承担了一份更重的责任。
一、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要充分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二)发展性原则
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
(三)生活化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他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种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个别化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家长要与专业康复人员加强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
(五)融合的原则
强调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六)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综合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七)发挥潜能的原则
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通身上潜在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潜能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一般流程
康复训练应遵循以下流程进行:确定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初次评估->制订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与总结。
三、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
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要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及时给予强化和适
当提示,使孩子建立信心。
(一)智力残疾儿童运动能力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比正常儿童迟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都相对差些,因此就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其运动能力,为其智力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盏、系扣子、穿珠子、折纸等。

包括由仰卧位翻到侧卧位、由侧卧位翻到俯卧位、由俯卧位翻到仰卧位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训练床。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右)侧,用一只手经孩子的腿下穿过两腿之间,手掌搭在孩子的左(右)腿膝关节上部,用另一只手托在肩关节下面,两手同时用力,使孩子翻过身去从侧卧位到俯卧位;再用相同的方法使其到仰卧位。
(2)训练者在孩子头部的前方,两手掌放在其两颊,使孩子的头从仰卧向侧方轻轻转动(根据具体情况做),随着头
部的转动,孩子的身体也随之转动。
(3)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侧,辅助他将右腿搭过左腿,用言语诱导孩子完成动作,同时在其臀部给予辅助力。辅助力要恰到好处,目的是让孩子主动做。
(4)动作方法同(3),只是最后不给予辅助力。
(5)观察孩子独立翻身,再根据孩子完成的情况,给予指导。

包括靠辅助和小靠辅助端坐位和长坐位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墙。训练长坐位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背靠墙或其他物体,双膝伸展,髋关节屈曲(90°~100°)完成长坐位。
(2)孩子不用背靠物体做长坐位,在辅助下保持平衡。
(3)孩子在没有任何辅助下,完成长坐位并保持平衡。

包括能用双手、双膝支撑身体和能手膝并用四肢爬和俯爬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护膝。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在语言提示下,模仿训练者正在做的爬行动作。
(2)孩子在辅助下做爬行动作:①在孩子前后分别有一名训练者,一个辅助上肢动作,一个辅助下肢动作。②训练者站在孩子身旁,用手抓住孩子的腰部衣服,使其四肢着地,然后带动其向前爬行。

包括扶物站立、独立站立两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墙、床、椅子、双杠。具体方法如下:
(1)训练者扶着孩子站立(手拉手,扶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