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抗风伞伞骨的制作方法.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抗风伞伞骨的制作方法.docx

上传人:开心果 2023/3/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抗风伞伞骨的制作方法.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抗风伞伞骨的制作方法 】是由【开心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抗风伞伞骨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抗风伞伞骨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抗风伞伞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使用的伞具的部件,尤其涉及伞骨结构的改进,可应用于自动或手开的直骨伞或多折伞上。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伞骨在大风作用下折断损坏,一些直骨伞或多折伞的伞骨上会设置有抗风结构,如在伞骨上拉设抗风弹簧,或者如果是玻璃纤维材质的伞骨,则设计成伞骨可向外翻的的形式等等,但是抗风弹簧的防风效果不佳,而让伞骨向外翻的话,则经常会产生撑伞者被雨淋湿的情况,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风效果好且伞骨不会向外翻的抗风伞伞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抗风伞伞骨,包括:用于支撑伞面的多组伞面支撑骨以及支撑所述伞面支撑骨的次骨。还包括抗风拉线和勾线;所述抗风拉线一端连接于所述伞面支撑骨的外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次骨上;所述勾线上端连接于所述伞面支撑骨中部,该勾线下端勾接所述抗风拉线。每组伞面支撑骨为一单根的主骨,所述次骨的外端连接于该主骨中部固设的中碟处。所述勾线上端连接于所述主骨上位于所述中碟内侧固定套设的一个接头处。
每组伞面支撑骨包括内侧伞骨和尾骨,所述内侧伞骨的两端分别连接伞上巢和所述次骨中部,所述尾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次骨外端和抗风拉线外端。所述勾线上部连接于所述尾骨的内端。所述次骨上固定套接有一套管,该套管上设有开口朝内的开叉口,所述抗风拉线的内端打结后卡接于该开叉口处。所述勾线采用钢线或塑胶线并通过铆钉与所述伞面支撑骨可转动地连接,该勾线底部绕过所述抗风拉线后向上弯折从而将该抗风拉线勾住。所述伞面支撑骨的外端开设有内小外大的穿线孔,所述抗风拉线穿过该穿线孔后打结固定。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抗风伞伞骨通过抗风拉线将伞面支撑骨的末端拉住,可防止遇到大风的情况下伞骨向外弯折从而损坏,也可防止撑伞人被淋湿,结构简单且非常好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风伞伞骨应用于直骨伞时的示意图;[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风伞伞骨应用于多折伞时的示意图;图3为所述抗风拉线3与次骨2连接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抗风伞伞骨包括多组伞骨单元,图中示出的是其中一组伞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用于支撑伞面的伞面支撑骨1、用于支撑该伞面支撑骨I的次骨2、拉杆7、抗风拉线3和勾线5。所述抗风拉线3—端连接于所述伞面支撑骨
I的外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次骨2上。所述勾线5上端连接于所述伞面支撑骨I中部,该勾线5下端勾接所述抗风拉线3。由此通过抗风拉线3将伞面支撑骨I往内拉紧,可以防止遇到大风天气时伞骨向外翻,起到了很好的抗风作用。所述勾线5的作用是在收伞时将抗风拉线3拉起防止其下垂至伞布外,影响美观并有可能挂住其它的物件。本实用新型的抗风伞伞骨可以应用于自动或手动的直骨伞或多折伞,下面以自动直骨伞和自动多折伞为例分别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的直骨伞的伞骨,每组伞骨单元的伞面支撑骨I为一单根的主骨,所述次骨2的外端连接于该主骨I中部固设的一个中碟13处,该主骨I内端与伞上巢61连接,所述次骨2的内端与伞中巢62连接,所述拉杆7内外两端分别连接伞下巢63和次骨2中部。该主骨I上位于所述中碟13内侧的位置固定套设有一个接头15,所述勾线5可采用钢线或者塑胶线,其上端通过铆钉可转动地连接于该接头15处。所述次骨2在与拉杆7连接点的内侧固定套接有一个套管21,如图3所示,该套管21上设有开口朝内的开叉口22,所述抗风拉线3的内端31打结后卡接于该开叉口22处,装配起来非常方便。所述伞面支撑骨I的外端固接有尾珠16,该尾珠16上开设有内小外大的穿线孔17,将所述抗风拉线3外端穿过该穿线孔后打结,即可将该抗风拉线3外端可靠地固定于尾珠16处。在开伞状态下,所述抗风拉线3
拉住主骨I的外端,因此,即使在大风作用下,伞骨也不会向外翻折,可最大限度地防止撑伞人被淋湿。而在收伞状态下,所述勾线5的顶部定位点位置较高,因此该勾线5底部可将抗风拉线3的中部拉住,防止该抗风拉线3向下垂而露出伞布外,影响美观且很容易挂住其他的物件。如图2所示的多折伞的伞骨,每组伞骨单元的伞面支撑骨I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侦U伞骨11、牵引线8和尾骨12。所述内侧伞骨11的两端分别连接伞上巢61和所述次骨2中部,所述牵引线8两端分别连接内侧伞骨11外端和尾骨12内端,所述尾骨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次骨2外端和抗风拉线3外端。同样,所述次骨2内端连接伞中巢62,所述拉杆7内外两端分别连接伞下巢63和次骨2中部。所述抗风拉线3两端与次骨2和尾骨12的连接方法可采用上述直骨伞的方法,也可采用现有的其他连接方法。为了在收伞状态下能将抗风拉线3中部向上拉,所述勾线5上部连接于伞面支撑骨I收伞时位置较高处,在本实施例中,该勾线5上部连接于所述尾骨12的内端接头18处,同样可采用铆接的方法。当然,此处只是以两折伞为例加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抗风伞伞骨还可以应用于三折、四折等晴雨伞上,此时,所述勾线5上部的连接位置应是伞面支撑骨I收伞时位置较高处。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述勾线5底部均是绕过所述抗风拉线3后向上弯折从而将该抗风拉线3勾住的,既可以弯折成U型,该U型底部勾住所述抗风拉线
3,也可以是仅弯折成一小圈状,使该抗风拉线3可自由穿过。只要是能将抗风拉线3拉住但又不影响该抗风拉线3的左右移动均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包括:用于支撑伞面的多组伞面支撑骨(I)以及支撑所述伞面支撑骨(I)的次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风拉线(3)和勾线(5);所述抗风拉线(3)一端连接于所述伞面支撑骨(I)的外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次骨(2)上;所述勾线(5)上端连接于所述伞面支撑骨(I)中部,该勾线(5)下端勾接所述抗风拉线(3)。
,其特征在于:每组伞面支撑骨(I)为一单根的主骨,所述次骨(2)的外端连接于该主骨中部固设的中碟(13)处。
,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5)上端连接于所述主骨上位于所述中碟(13)内侧固定套设的一个接头(15)处。
,其特征在于:每组伞面支撑骨(I)包括内侧伞骨(11)和尾骨(12),所述内侧伞骨(11)的两端分别连接伞上巢(61)和所述次骨(2)中部,所述尾骨
(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次骨(2)外端和抗风拉线(3)外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5)上部连接于所述尾骨(12)的内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骨(2)上固定套接有一套管(21),该套管(21)上设有开口朝内的开叉口(22),所述抗风拉线(3)的内端打结后卡接于该开叉口(22)处。
,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5)采用钢线或塑胶线并通过铆钉与所述伞面支撑骨(I)可转动地连接,该勾线(5)底部绕过所述抗风拉线(3)后向上弯折从而将该抗风拉线(3)勾住。
,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支撑骨(I)的外端开设有内小外大的穿线孔(17),所述抗风拉线(3)穿过该穿线孔后打结固定。
专利摘要一种抗风伞伞骨,包括用于支撑伞面的多组伞面支撑骨(1)、支撑所述伞面支撑骨(1)的次骨(2)、抗风拉线(3)和勾线(5);所述伞面支撑骨(1)的内端与伞上巢(61)连接,所述次骨(2)的内端与伞下巢(62)连接;所述抗风拉线(3)一端连接于所述伞面支撑骨(1)的外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次骨(2)上;所述勾线(5)上端连接于所述伞面支撑骨(1)中部,该勾线(5)下端勾接所述抗风拉线(3)。本实用新型的抗风伞伞骨抗风效果好而且不会往外翻折,方便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