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专题练案7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练案7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

上传人:annimy 2023/3/25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练案7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专题练案7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是由【annimy】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专题练案7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专题练案7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
本练案共12题,每题3分,共36分,用时36分钟
一、接轨训练(18分)
(一)(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分。(9分每小题3分)
公章古称官印,是行使权力的信物,故又有“印信”的别名。从古书记载来看,官印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关于官印起源,汉代《春秋合诚图》里有这样的记载:传说尧与太尉舜坐在舟中泛游,忽然,一只凤凰飞到他们面前,将背负的图书交给尧。这图书装在一个赤玉匣子中,长三尺,宽八寸,上有黄玉检斗,用绳子捆扎,两端用泥封固,并加盖了“天赤帝符玺”的印章。这说明,印章最早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出现的。
官印的规格经历了从紊乱到齐整的整饬过程。《古玺汇编》中战国时的官印,一颗编号为0007的“君之信玺”的边长才两厘米半,另一颗编号为0227的“左禀”印章的边长,倒有三厘米。而《封泥汇编》中的两汉官印,不仅低级官印比高级官印大得多,其印面形制也“百花齐放”,有的极为方正,有的近似长方,有的四角呈弧形,还有圆形和椭圆形的,估计多为因材治印,逮到一块什么样的材料便做成什么样的印面。至于印文的书写以及自左分行还是自右分行的排列方式,同样是五花八门,无章可循。
官印的设置和保管是十分谨慎的。宋代《职制律》关于机关申请置印的规定:“诸官司应铸印记,先具以某字为文,保明申所隶,再行审验,关申尚书礼部。”如因旧损需换新印者,“给讫限,当日以旧印申纳尚书礼部棰毁”。也有先锉去印面一个角,集中销毁的。作废公章仍完好保留在世间这种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
官印的使用程式及责任人员,也有严格规定。以唐代中书门下即政事堂的“堂印”为例,凡需要用印的公文,必须经主管长官判署、签押,并经誊写、校对后,再由“堂头”(相当于政事堂的办公厅主任)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盖印。
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奉命赴浙江钱塘县督办粮储事宜。当地的县令是个阴险狡诈之辈,准备暗中设计陷害李浚,便将一名心腹安插到李浚身边做仆役,伺机偷走了官印。当李浚办公用印时发现官印被盗,便断定与县令脱不了干系。一天晚上,他盛情邀请县令来府宴饮。正当两人酒酣之际,院内浓烟突起,仆人惊慌通报,李浚连忙起身进密室取出印盒交给县令并大声吩咐:“官印重要,请妥善保管,明日送还,眼下救火要紧……”说完不容县令推辞,离席救火而去。捧着空印盒回家的县令坐卧不宁,彻夜难眠,左右为难,越想越怕。第二天只得把那枚刚刚偷来、预谋加罪李浚的官印重新放回印盒之内,小心翼翼将官印完璧奉还。当看到印盒中安放着失而复得的官印时,李浚与县令两人目光对视,心照不宣地笑了。
能做到如此谨慎,自然是达到了“印记不得委其胥吏”的要求。然而,官印也给地方办公带来了麻烦。按照规定,各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派上计吏到京师户部汇报地方年度财政收支情况,经户部审核数目完全符合后,方许奏销。钱谷数字如有分、毫、升、斗“轧不平”,整本财务报表便要被驳回重造。重造报表不难,难的是必须盖上原治署的官印才算合法,这样一个来回,就得多费个把月以至好几个月的时间。不仅增添了上计人员往返奔走的麻烦,也影响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手续繁琐,逐渐成为大量使用公章的弊端。
,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官印”又称“印信”,是官方行使权力时使用的信物,从古书记载来看,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官印了。
《春秋合诚图》里关于一只凤凰飞到尧帝面前,将背负的图书交给泛游的尧的记载,证明了印章最早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出现的。
,装运公文用赤玉匣子,长三尺,宽八寸,上有黄玉检斗,用绳子捆扎,两端用泥封固,并且加盖“天赤帝符玺”的印章。
,印面有的极为方正,有的近似长方,有的四角呈弧形,还有的圆形和椭圆形,低级官印比高级官印大得多。
[解析]以偏概全。汉代《春秋合诚图》里记载的是个例,并不是当时的公文包装都如此整齐划一,更何况这是一种传说。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封泥汇编》中记载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两汉时期,官印的印面形制百花齐放,印文的书写排列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无章可循。
,李浚借救火之机,将官印盒匆匆交给县令保管,其目的在于迫使县令乖乖交出所盗官印。
,各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派上计吏到京师户部汇报地方年度财政收支情况,这些收支情况报表必须盖上原治署的官印才算合法。
,增强了官府行政的严肃性;然而,官印使用手续繁琐,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这些规定只是增添了官吏往返奔走的沉重负担。
[解析]“只是增添了官吏往返奔走的沉重负担”理解不当。原文说“手续繁琐,逐渐成为大量使用公章的弊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同样是官印,编号为0007的“君之信玺”边长2厘米半,编号为0227的“左禀”边长3厘米。
,要给定更换完毕的期限,当日拿旧印呈献给尚书礼部销毁,有的先锉去印面的一个角,然后集中销毁。
,先确定官印上出具什么文字,申明该官印属于哪个官署,再进行审验,最后把材料上报给尚书礼部。
,必须经主管长官判署、签押并经誊写、校对后,再由“堂头”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盖印。
[解析]“战国时期的官印制作相当混乱”理解不当。原文说“官印的规格经历了从紊乱到齐整的整饬过程”,文中介绍0007“君之信玺”和0227“左禀”的边长,目的在于说明战国时期官印的规格“因材治印”,不够统一,这不能说明官印制作相当混乱。
(二)(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分。(9分每小题3分)
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破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
其次在管人。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带有强制性的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而是在“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反之,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
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总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下万民服务。二者之间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裕民”是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老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知礼节了。
(选自楼宇烈《儒家思想与官僚文化》,有删改)
,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和谐促进,其中的“人”包括治人者和治于人者。
“尚贤使能”,只要德才兼备,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进入政府担任官职,不能因是自己的仇人而不被推举。
,只要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人民厌恶的东西不强加给他们,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下,社会就会长治久安。
,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总结商亡的教训,告诫子孙要“敬德保民”。
[解析]“只要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人民厌恶的东西不强加给他们,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下,社会就会长治久安”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误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
,不论是治于人的平民百姓,还是治人的人才,都要时时对其进行教育,不要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这就是所说的管人。
,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因此,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法不能独立而用,如果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丑恶仍然不能根除;只用德教而不用刑罚,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
D.“为政在人”不是不要“法”,而是在“法”与“人”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确定对什么人执法。
[解析]“重在确定对什么人执法”理解不当。原文说“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其中的“择人”指的是选择执行法律的人,而不是被执法的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生万民,设立君主,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百姓,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君主、为一个姓氏卖命的。<br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子和奴仆间的关系,他们都必须为天下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要使国家富足,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节用”,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等,使百姓富裕,社会自然就安定了。
[解析]“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君主、为一个姓氏卖命的”是黄宗羲的观点,而不是荀子的观点。
二、基础训练(18分)
(三)(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分。(9分每小题3分)
士人的担当
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生意人,士是读书人。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外,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亲自到地里耕种,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但不能不读。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了。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其中的“优”是优裕的意思,即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这是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今天受过高等教育者,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毕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读书,则只是他们业余爱好。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属于士,谁不属于士。
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精神的再传承。因此,这里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就极高,在抗战时期,更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为士人,尊称为梅先生。
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有风骨;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为有气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是为有担当。
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此一条,即可无愧为“士”。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这种担当,古之士人,一般都有。但如果是“国士”,则“必须有”。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作态的酸腐文人,做够了秀才出山,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真正的诗人,当然也都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不是“担当”。同样,学人也可以撰写时评,发表政见,以天下为己任。但这时,他已经是士人了。或者说,是具有士人精神的学人。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正如纯粹的诗人,天下和国家,是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的。只要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就是真正的学人和诗人。
(摘编自易中天《斯文:帮忙、帮闲、帮腔、
帮凶及其他》,有较大改动)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他们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之外,除躬耕外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
,但不能不读,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亲自到地里耕种,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诗书传家,才是其命脉所系。
,他们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要写诗作赋,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就做点学问;如果治学精力过剩,就做做官员,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解析]“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表述不当,原文是“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不能从事别的行业”。
,下列表述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一项是( B )
,南征北战,终其一生,为辅佐蜀主刘备、后主刘禅父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了大量质朴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
,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徒有国士之名。
,就直奔张府,怒杀狗官,蘸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解析]陶渊明创作的诗歌只是他的隐逸生活的“反映”,并不是“担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读书只是他们业余爱好,很难认定谁属于士,谁不属于士。
,凭借艺术上的极高成就和在抗战时期传统士大夫精神气质的表现,被文化界普遍视为士人,备受尊敬。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始终仁以为己任,这就是士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
,其诗歌创作和时评撰写,都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作品。
[解析]原文为“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而不是“担当”。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
(四)(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分。(9分每小题3分)
“儒”字有伦理义,有知识义。作为伦理义之儒,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商必是那一类“见利思义”者。“见利思义”之“义”内涵丰富,其基本意思即是符合人类基本共识的道德规范,如不贪婪,遵守仁、义、礼、智、信五常之规范。传统中国的儒商,大体在发家之后为家乡出资修路铺桥,修建义塾,凡有此种种义举的商人,都可称之为儒商。“儒”字还有知识义。中国传统社会后期,儒者的普通义即是今日所言的知识分子。所以,“儒商”实指有知识有文化的商人,或者说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手工业者、企业家,而不是大字不识一个,只知道赚钱,缺乏文化而腰缠万贯的人。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由儒而商,然后又由商致富后再回到儒者的队伍之中,也不乏其人,先秦时代的墨子是小手工业者,他以此为生计,但又成为大学者,可以说是古典的“儒商”。而且,他的弟子中大多数人都是有知识的工商业者。因此,墨家团体实可以说是一批有知识的古典“儒商”。而在晚明时代,泰州学派的王艮就是由儒而商,后又由商而儒的。泰州学派的很多成员可以说是中国前近代时期最早的儒商群体。因此,从儒之知识义来说,儒商与商儒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最近更新

滇东地区断陷岩溶盆地裸露—覆盖型岩溶水系统.. 3页

湖北省大型泵站技术改造途径 3页

清洁生产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 3页

深度转化提高钼酸铵二次氨浸效果研究 3页

浸渍金属碳石墨的性能和应用 3页

测量下油管实际长度的新方法 3页

浅谈模具钢的合理选择和应用 3页

常规消毒产品市场推广策略11 99页

环境规划 第三讲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规划案例.. 122页

2025年征文演讲竞赛活动方案 19页

2025年开学典礼主持稿开场白 16页

2025年幼儿教学活动方案 6页

小学满分作文500字 (1) 3页

高中入团仪式新团员代表讲话稿(精选4篇) 5页

马和汽车作文(精选4篇) 5页

银杏叶作文10篇 8页

2025年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典礼活动方案 48页

送给朋友暖心的话语4篇 9页

跑步加油稿100字左右(精选8篇) 4页

谈论元旦联欢晚会的作文(通用15篇) 11页

观看2025年冬奥会开幕式五年级观后感(通用16.. 8页

2025年(完整版)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 10页

2025年二年级《朝读》学生读本全册 4页

2025年度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附会计科目.. 9页

印刷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37页

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施工现场极端天气应急处置方.. 11页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检测记录表 4页

施工升降机(人货梯)基础计算 7页

2024年绵阳市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25页

缠中说禅定理汇总(全部)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