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pdf

格式:pdf   大小:2,455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pdf

上传人:百里登峰 2023/3/26 文件大小:2.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是由【百里登峰】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
滨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暂行)
专业资料:.
..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滨州市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管理,
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的规范化、法
制化、科学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
律、法规、标准,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
划区内城市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各县区参照执行。
第三条应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各项建设工程应按
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按城市总体规
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在滨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各类专门性建设项目规
划设计应符合已颁布的其专业技术规范的要求,尚未制定的按
本规定执行。
第五条本规定由滨州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用地适建范围
第六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
地标准》,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
体系,共分大类、中类、小类。
第七条城市建设用地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
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
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专业资料:.
..
第八条在计算城市建设用地的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
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
第九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
则。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段内进行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
细规划执行;尚未批准详细规划的,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本规
定表《各建设用地适建项目范围表》的规定执行。
表各类建设用地适建项目范围表
用地类别
序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商业工业用地仓库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
号用地
建设项目
低层独立式住宅▲○○
多层住宅、其它低层住宅▲▲○▲○
高层住宅▲○○▲
单身宿舍○▲○○○▲▲▲
中小学、托幼▲▲▲○○
小区商业服务设施▲▲▲○▲▲○
小区行政管理设施▲▲▲○▲
(居委会、派出所等)
小区体育设施▲▲▲○○▲
小区文化设施(活动站、文化▲▲▲○○▲
馆)
小区市政公用设施▲▲▲○○○▲○○○○
小区日用品修理、加工场○○▲○○
小区农贸市场○▲▲○▲
小商品市场○○▲▲
小区医疗、卫生设施○▲▲▲▲
小区以上级(居住区级、市级)○○▲▲
行政管理设施
小区以上级(同上)商业、服○○▲▲
务设施
小区以上级(同上)文化设施○○▲○▲
小区以上级(同上)娱乐设施▲○
续表各类建设用地适建项目范围表
专业资料:.
..
序用地类别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商住工业用地仓库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
号用地
建设项目
小区以上级(同上)体育设施▲○
小区以上级(同上)医疗、卫▲○
生设施
特殊医院▲
一般办公机构○○▲○○▲○
一般旅馆○○▲▲
旅游旅馆▲○
商住综合楼○○○▲
高等院校、大中专院校▲
职业、技工、***、业余学校▲○
科研设计机构○○▲○○
社会停车场、库▲▲▲▲▲▲▲▲▲▲▲▲▲▲▲○▲○○○▲▲
加油站○○○○▲▲
农、副、水产品批发市场▲○
汽车修理、保养场○○○○○○▲
客、货运公司站场○○○▲▲
施工维修设施及废品场○▲
施工维修设施及废品场▲
汗水处理厂、垃圾场○○○○○○○○○
其它市政公用设施○▲▲▲▲▲
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工的工厂○○▲▲○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
普通仓库○○○○▲○▲
危险品仓库▲
特殊教育设施○○▲○○
注:▲允许建设○条件允许时经批准可建设空不允许建设
第十条凡表和续表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应由规划行政主
管部门根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
围。
凡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超出附表和续表规定范围
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
施。
专业资料:.
..
第三章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第十一条在滨州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
程其建筑容量(含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一般不得超过表的规定。
表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
区位
滨州市城市规划区
建筑容量城区范围
类型容积率
建筑密度
低层建筑大于
居住建筑多层
(含单身公寓)高层~
商业、办公建
多层
筑(含旅馆建
筑、公寓式办公高层
建筑)
表规定的指标中容积率(低层建筑除外)、建筑密度为上
限,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筑基地。对混合类型的建筑基地,其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基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不
同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筑基地和综合楼基地,
应按不同性质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和不同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换算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沿城市主次干道用地计算时不包
括沿路—米绿化带。
建筑面积计算方法应按《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执行。
另涉及以下内容的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地下室、半地下室只计入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
专业资料:.
..
(二)阁楼起坡点小于米(含米)时,阁楼计算全面积,
不计入容积率;大于米时,阁楼计算全面积,且计入容积率;
(三)地上一层用作储藏室层高不超过米(含米)时,或
用作车库使用层高不超过米(含米)时,计算其全部建筑面积,
不计入容积率。超过此标准时,计算全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
率。
(四)在规划批复和建设工程许可办理阶段,总建筑面积
中可不计算建筑单体外墙保温层面积,但是在规划竣工验收时
需将建筑外墙保温层面积一并计入。
另在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等不同阶
段,因综合考虑结构、保温、抗震等要求,相同项目的总建筑
面积允许存在误差,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单栋建筑控制在小
于总建筑面积的指标范围内;多栋建筑控制在小于总建筑面积
的指标范围内。
第十二条除按规划划定的一类住宅用地和村镇建设外,原
则上不予审批低层居住建筑。
第十三条建筑基地面积小于或等于公顷的用地,其建筑容
量控制指标在经批准的有关规划设计中已确定的,应按已批准的
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有关规划设计的,其建筑容量控制应按表
执行。
第十四条建筑基地面积大于公顷的成片开发地区,应先确
定建筑总量控制指标,在不超出建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区内各
地块的建筑容量可参照本规定表的规定适当调整。
重点地段按照鼓励高层建筑的原则,其指标按照高层多层比
例分别计算控制建筑总量。
专业资料:.
..
第十五条对未列入表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
体育场馆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
标,应按有关专业规定执行,但不应超过表中相应居住用地的控
制指标。
中小学义务教育用地指标按照小学人均占地平方米,中学人
均平方米,入学率为服务人口的。
第十六条建筑基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和绿地的,在
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和本规定的前提下,可按表的
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
积(建筑基地面积乘以核定容积率)的百分之五十。
表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补偿换算表
建设项目的容积率每提供1平方米有效开放空间面积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注:公共建筑基地为社会公众额外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必须同
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公共开放空间位于建筑基地内,后退红线部分不作公
共开放空间;
(二)沿城市道路、广场、小区道路留设,且任一方向的净
宽度在8米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小于平方米;
(三)竣工后应设置相应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
(四)开放空间不得封闭,不得改变使用性质。
第十七条工业、物流项目用地须满足以下要求:
专业资料:.
..
(一)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
业、物流项目总用地面积的。严禁在工业、物流项目用地范围
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
性配套设施。
(二)工业项目建设应本着节约使用土地的原则,合理确
定用地强度。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按多层
标准厂房建设。
第十八条独立开发建设净用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
宜单独建设:
(一)多层及多层以下居住为平方米;
(二)高层居住为平方米;
(三)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米(不含市政配套公建)的公共
建筑为平方米;
(四)建筑高度大于米的公共建筑为平方米。
大于最小基地面积且小于公顷地块各项指标可按城市支路或
小区次要道路封闭的完整地块统一平衡。
第四章建筑间距和日照
第十九条建筑间距除符合日照、消防、抗震、卫生、环保、
工程管线埋设、视觉卫生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
合本章的规定。
第二十条根据日照、通风的要求和本市建筑用地的实际情
况,新建住宅建筑应按下列规定执行,插建建筑必须进行日照计
专业资料:.
..
算和分析。
(一)多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
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方向并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
在最不利于日照情况下,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遮挡高度的倍。
住宅建筑平行布置时建筑的最小间距,不论是否满足日照要
求,均不得小于米。
(二)多层住宅建筑垂直布置、即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布置、
点式多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必须进行日照计算和分析,并符合《城
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高层居住建筑(层数在层以上含层)与低层、
多、高层居住建筑间距,应保证被遮挡的低、多、高层居住建筑
南向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小时,同
时满足下列要求:
(一)单座高层居住建筑与其北侧多、低层居住建筑(朝向
为正南北,包括南偏东向或南偏西向度以内)平行布置的间距不
小于25米;高层建筑与其东、西侧多、低层居住建筑(朝向为东
西向的,包括朝向为南偏东向或南偏西向度以上)的建筑间距应
结合周围环境具体确定。
(二)多、低层居住建筑在朝向方向受单幢高层居住建筑遮
挡且二者平面有错位,遮挡面宽度小于或等于6米时,间距可不
按本条第一项规定执行但不小于25米。
(三)高层居住建筑山墙面宽度不大于米时,其山墙与多、
低层居住建筑间距正立面不小于25米;与多、低层居住建筑山墙
间距不宜小于13米,采取工程措施处理后可不小于9米。高层居
住建筑山墙面宽度大于米时按平行布置控制。
专业资料:.
..
(四)高层居住建筑之间平行布置时,朝向为南北向的应不
宜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倍;朝向为东西的应不宜小于倍,且不小
于25米。
第二十二条对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
的主要居室、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大中小学教学
楼等国家规范有特殊规定的其他建筑,应保证其在冬至日有效日
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小时。
第二十三条非居住建筑(第二十二条所列的非居住建筑除
外)的间距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非居住建筑北侧为居住建筑时,按第十九条、第二十
条、第二十一条居住建筑间距要求执行;
(二)高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南北向的,不小
于较高建筑高度的倍,且不小于米;东西向的,不小于较高建筑
高度的倍,且不小于米。
(三)高层非居住建筑非平行向布置的,其最窄处间距不小
于较高建筑倍,且不小于米;
(四)高层居住建筑与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间距不小
于18米;非平行的最窄处间距不小于米。
(五)多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
度的倍,且不小于米;非平行布置最窄处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高
度的倍,且不小于米。
(六)低层非居住建筑与多、低层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时的
最小间距,不得小于米。
第二十四条非居住建筑南临居住建筑时,其建筑间距应综
合考虑消防、防震、管线敷设、视觉卫生等因素确定。
专业资料:.
..
第二十五条建筑的侧间距,按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执行。
第二十六条在居住建筑间距内,不宜再建设任何其他建筑。
第五章建筑退让
第二十七条沿建筑基地边界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
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的建筑物,其退让距离除必
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外,应
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沿建筑用地界线的建筑物,其离界最小距离按
以下规定控制。
(一)界外是居住建筑或科、教、文、卫建筑的,须符合国
家有关规定;界外是其它建筑的,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二)界外是非建筑用地的,各类建筑的最小离界距离不得
小于3米。
第二十九条相邻地块无建筑物的侧面退界以先行规划地块
建筑布局镜像后日照计算和分析各不遮挡为准。
(一)若东西相邻地界间规划时序不同,先开发地块须对
侧向相邻空地做镜像日照分析,满足大寒日小时日照要求;后
开发项目或周边地块内建筑已形成现状的建设项目,在规划时
须将周边地块相邻建筑一并分析,综合考虑相邻地块内规划建
筑的退界、竖向标高、建筑高度、风格造型等关系,并在沿街
效果图中将周边相邻建筑一并体现。
(二)若南北向相邻地块规划时序不同,先规划项目须对
专业资料:.
..
北侧空地做日照分析,满足相邻地界以北米处满足规划居住建
筑大寒日小时日照要求;后开发项目或周边地块内建筑已形成
现状的建设项目,在规划时须将周边地块相邻建筑一并分析,
综合考虑相邻地块内规划建筑的退界、竖向标高、建筑高度、
风格造型等关系,并在沿街效果图中将周边相邻建筑一并体现。
第三十条相邻用地范围内的建筑退让按以下规定控制。
(一)后退东侧、西侧地界线距离:多层建筑侧立面不小
于米,高层建筑侧立面须做镜像分析确定,按其高度比例分摊,
且不小于米。
(二)后退南侧、北侧地界线距离要求:多层建筑按不小
于南侧建筑物高度(按米控制)所需日照间距的一半;高层建
筑超高部分所需日照距离由超高单位自行承担,且高层建筑距
南地界线距离不小于米;高层建筑距北地界线距离须保证北地
界以北米处满足大寒日小时日照要求,且不得小于米。
同时满足消防、交通安全、卫生、绿化、停车及周边日照、
采光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地下建筑物的离界距离,其最小值为4米,且
不得影响周边建筑的结构安全等要求。
第三十二条沿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其后退道路
红线距离除应符合表的控制指标外,还应符合第六章有关规定。
建筑高度大于10米的建筑,具体标准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
定或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控制指标
四环以内城区
道路性质
主干道(米)次干道(米)
专业资料:.
..
建筑后退
居住非居住居住非居住
高度距离(米)
四层主立面
以下侧立面
五层主立面
六层侧立面
主干道:建筑物高度,且不小于米,同时须
保证道路北侧红线以北米处满足大寒日小时
日照要求。米以上参照此方法根据实际情况
退让;
主立面
次干道:建筑物高度,且不小于米,同时
须保证道路北侧红线以北米处满足大寒日小

时日照要求。米以上参照此方法根据实际情

况退让。
高层建筑(不建沿街房)后退城市道路原
则不小于米,且与周边新建建筑相协调。高
侧立面
层建筑侧面设沿街商业用房时,后退距离按
多层非居住建筑立面处理。
注:()高层退线指主体部分,裙房按多、低层建筑控制(裙房低于
米),裙房突出主楼不宜超过米。
()表中指标为最低控制指标,使用时根据层数及性质选用适当
值。
()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标注到建筑物最外沿。
()建筑高度大于10米的建筑,具体标准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
确定或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三十三条沿城市支路两侧的建筑物,其后退道路红线距
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后退东西向道路:支路北侧建筑按层及以下(高度
小于米)建筑主立面后退北侧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米控制,超
出部分由超高单位按超出建筑高度的自行承担;支路南侧建筑按
层及以下(高度小于米)建筑主立面后退北侧道路红线距离满
专业资料:.
..
足北侧道路红线以北米处大寒日小时日照要求,且不得小于米,超
出部分由超高单位按超出高度的自行承担。
(二)后退南北向道路:建筑后退南北向道路红线距离参
照上表侧立面后退城市次干道要求控制。
第三十四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
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
其主要出入口方向面临城市主、次干路时,退后道路规划红线的
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并应
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的场地。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在满足消防、交通要求的
前提下,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可适
当缩小。
(一)在旧城区、城市中心区,按此标准控制确有困难的;
(二)传统建筑街道两侧的扩建或改建工程;
(三)为了保持原有街道空间的延续性,在经批准规划中未
按上述指标控制的道路两侧的建筑工程。
第三十六条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
距离,除应符合表的规定外,还必须满足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的要
求。
第三十七条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外挑部分
垂直投影和附属设施等构件不得逾越建筑红线,且后退距离不得
小于米;传达室后退道路红线要求不得小于米;地下建筑物后退
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米,地下建筑物的出口垂直于城市道路
红线的(出地面部分起算)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米。
专业资料:.
..
第三十八条在村镇、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
两侧应划定绿带,除规划另有规定外,绿带宽度具体规定按国家
有关规定执行。
沿穿越村镇、城镇的公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可
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筑物后退公路规划红线的距离
不得小于米。
第三十九条城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后退蓝线和绿线
要求:
(一)沿河道规划蓝线(规划确定的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
两侧新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详细规划
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5米。
(二)沿城市绿线两侧建筑退线要求:
、多层非居住建筑主立面后退绿线按三层不得小于米控制,
每增加一层后退距离增加米;多层居住建筑主立面后退绿线要求
按四层不小于米控制,每增加一层后退距离增加米;高层建筑主
立面后退距离不小于米。
、多层建筑侧立面后退绿线距离不得小于米;高层建筑侧立
面后退绿线距离不得小于米。
第四十条沿铁路两侧兴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距铁路路基坡角线不小于米的距
离。
(二)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
危险品仓库和厂房须征询铁路主管部门的意见。
(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
专业资料:.
..
有关规定。
第四十一条建筑物退后架空电力线路的距离及?电力线与
建筑物最近凸出部分的最小水平距离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电力线边线与建筑物最近凸出部分的最小水平距离(米)
电压等级一般地区市区和城镇人口密集地区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指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向外两侧延伸所
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其每边向外侧延伸的距离应不小于米。
第六章建筑高度
第四十二条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
防、抗震等方面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和
其它无线电通讯(包括微波通道)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
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及风景名
胜区规划控制地段,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
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
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
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专业资料:.
..
第四十五条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控制高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沿路不得建设层以下沿街建筑(裙房除外)。
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处的非居住建筑高度不得低于五层,建筑面
积不得小于4000平方米。
第七章建筑绿地
第四十六条各类建筑基地内的绿地面积占基地总面积的比
例(以下简称绿地率)须满足表对绿地率的要求。
第四十七条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
干道两侧要各留出-35米的绿化带,次干道两侧要各留出~10米
的绿化带。生活性主次干道及商业密集区可不设绿化带,但应按
绿化带面积集中设置街头绿地或小游园。
第四十八条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筑基地内的集
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间距内的零星绿
地。
绿地面积的计算规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
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见附录之。
表绿地率一览表
项目类别代号绿地率
工业≥
仓储≥
行政办公≥
商业、金融≥
文化娱乐≥
体育≥
专业资料:.
..
医疗卫生≥
教育科研设计≥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第四十九条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在居住用地中应
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在体育、医疗卫生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中
应符合有关专业规定,在其它类别用地中应不少于。
第五十条在居住用地内除满足上述绿地率的控制指标外,
还应有集中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中心绿地、小区中心绿地、组
团中心绿地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其最小规模应符合国家
有关规范要求。
第五十一条居住小区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
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地或绿化隔离带,
不在建筑基地范围内的不得作为小区绿地计算。代征城市公共绿
地面积可按照的系数折算,植草砖铺装面积可按照的系数折算,
树阵植草砖铺装面积可按的系数折算。
第五十二条一个街区内的集中绿地可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
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在符合整个街区集中
绿地指标的前提下,可不在每块建筑基地内平均分布。
第五十三条城区内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绿地指标的地区,经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可将屋面地载绿化面积(每块面
积不得小于平方米)和垂直绿化面积(每块长度不得小于米)折
算成绿地面积,但实际绿地面积至少应达到规定指标的以上。折
算部分不参加用地平衡,指标应单独说明。
垂直绿化按地载面积折算成绿地面积,屋面地载绿化按公
专业资料:.
..
式·折算成绿地面积。
式中:——地面绿地面积
——有效系数(见表)
——屋面地载绿化面积
表屋面地载绿化有效系数一览表
屋面标高与基地地面的高差()有效系数

<≤
<≤
<≤

第八章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
第五十四条城市道路按照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分
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道路用地由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和绿化
带五部分组成。
第五十五条非机动车道
各城区应逐步建立独立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以完善城市的
交通体系;非机动车道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一般规定:当非机动车道设置于机动车道两侧时,单
侧宽度不少于米;当非机动车道单独设置时,宽度不少于米。
(二)区域规定(单向最小宽度值)
市中心区、商业区米
专业资料:.
..
一般地区米
工业区米
第五十六条人行道
人行道设置规定(单向最小宽度值)
市中心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地段米
一般地区米工业区米
第五十七条分隔带
分隔带分为中间分隔带、机非分隔带、人车分隔带三种,需
要设置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中间分隔带最小宽度不低于米。
机非、,城市出入口通道及公交
线路集中的主干道上机非分隔带不宜低于米。
第五十八条绿化带
城市道路用地中,一般应在人行道外侧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
带,设置时,其最小宽度为4米。
第五十九条为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安全,城市道路交叉
口的转弯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主干路-35米次干路-25米支路米
两条不同等级的道路交叉,其转弯半径按等级高的道路确定。
行车最小转弯半径米。
第六十条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
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应不小于米,同时应满足消防要
求。
第六十一条居住区内主要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
专业资料:.
..
不宜小于度;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
路相接。
第六十二条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大于米,并应设
不小于米米的回车场地。
第六十三条城市大型文化、体育、商业、服务、公园、广
场等公共场所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的坡
,纵坡应不大于,坡道总长度不得超过米。
第六十四条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规定如下:
(一)建筑基地的机动车出入口,应在基地周边等级最低的
道路上安排。如需在不同等级的道路上分别开设多个机动车出入
口的,应根据道路等级,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安排。
(二)建筑基地机动车出入口距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应满足
表的要求。
第六十五条全市或全区性集会、纪念、生活游览广场和交
通广场面积计入道路广场面积,其用地面积标准由城市总体规划
或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六十六条居住小区核定标准车位数的作为公共停车位,
其他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不低于核定标准车位数的作为公共
停车位。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
数量与居住户的比率)不宜超过。
第六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