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蠕虫——吸虫——日本血吸虫.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蠕虫——吸虫——日本血吸虫.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蠕虫——吸虫——日本血吸虫.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蠕虫——吸虫——日本血吸虫
一、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血管内而得名;它引起的疾病为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WHO规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二、形态
:
* :*结构卵壳厚薄均匀,,有侧刺内含毛蚴(毛蚴分泌
的集中于毛蚴与卵黄膜之间,油滴状,可通过卵
壳微孔释出)

借助顶突和腺细胞的分秘作用,主动钻入钉螺体内
: 5. 童虫:尾蚴脱尾后则为童虫 、子胞蚴
7. 钉螺:形似螺丝钉,分为光壳钉螺和肋壳钉螺两种;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三、生活史
水中(钉螺) 终(人、牛、羊等)
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卵
↑↑↑↑
感染移行寄居离体宿主:中间宿主─钉螺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牛、羊、猪、狗、鼠等30多种哺乳动物

低渗水、光照
(1) 在水中: 虫卵———————→毛蚴
(2) 在钉螺体内: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时间:春天个月,夏天
* (1)尾蚴感染人体
方式:人体皮肤接触“疫水”时,尾蚴主动钻入(最快10")
(2)童虫在体内的移行过程
7天 7天
皮下┈┈→肺┈┈→门脉系统
3小时
(3)成虫寄居部位、营养及寿命
部位:肠系膜V(肠系膜上、下V及直肠上V)
(3)成虫寄居部位、营养及寿命
部位:肠系膜V(肠系膜上、下V及直肠上V)
(5)虫卵的发育及去向
产卵部位:肠系膜V末梢
*发育:初产卵┈┈→成熟卵┈┈→死亡卵
*虫卵去向:
◇绝大多数沉积于肝、肠组织
◇随粪排出(16%)
◇异位沉积于肝、肠以外组织(肺、脑)
[问题:血吸虫寄生在血管内,其虫卵为什么可随粪排出?]
虫卵离体机制: IV型变态反应腹内压
成熟虫卵肠系膜炎虫卵脱落
肠蠕动分泌SEA 症、坏死到肠腔
*条件:只有成熟卵沉积在肠粘膜下端才能离体
四、致病
1. 致病机理(人体内的各个阶段都可对机体造成损害,且都与免疫有关)
(1)尾蚴→尾蚴性皮炎(初次不明显,多次接触后严重) I
(2)童虫→机械性损伤(对肺尤为严重,常引起咳嗽、?痰中带血) III
(3)成虫→①夺取营养→营养不良
②机械性刺激→血管内膜炎 III
(4)*虫卵→虫卵肉芽肿→肝、肠纤维化 IV

SEA →致敏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细胞聚集→纤维化、钙化
五、实验诊断
六、诊治首选药物:吡喹***
七、流行与传播
:东南亚国家(中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
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
:
①水网型:长江下游的一片冲积平原;钉螺呈网状水系分布,
②山丘型:③湖沼型:
:
①传染源的存在(人、牛、羊等)
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