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措施1.ppt

格式:ppt   大小:741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措施1.ppt

上传人:gyzhluyin 2017/10/17 文件大小:7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病房预防院内感染措施1.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生儿病房预防 院内感染措施
儿科章玲
新生儿病房分级:
根据医护水平及设备条件将新生儿病房分为三级:
Ⅰ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婴儿室,适于健康新生儿,母婴应同室,以利于母乳喂养及指导父母护理技能与方法。
Ⅱ级新生儿病房:即普通新生儿病房,适于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及有各种疾病而又无需循环或呼吸支持、监护的婴儿。
Ⅲ级新生儿病房: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应有较高水平的的医护力量,众多的护理人员及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
★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发生在医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即医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的概念
根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将新生儿分为:
1. 早发性感染生后3天内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
2. 迟发性感染出生3天以后住院患儿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医院内。
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认为新生儿院内感染是指新生儿生后3天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的临床症状的感染。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定义
新生儿按感染发生的阶段和感染途径不同分:
☆宫内感染(约占2%)
☆分娩过程感染(约占10%)
☆出生后感染(占80%以上)
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宫内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但常因诊断困难,消毒隔离不及时而成为医院感染流行的导火线。
病原学特点
常见病原体有:
•细菌
•病毒
•真菌
细菌:
☆以G-杆菌为主,如假单胞菌、埃希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及肠杆菌等。
☆G+球菌较少,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军团菌等有增多趋势。
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病毒及轮状病毒最为常见。
真菌:以白色念珠病最为常见。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二)侵入性操作因素;
(三)医务人员因素;
(四)抗菌药物与激素的应用因素;
(五)环境因素;
(六)住院时间。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新生儿自身因素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易于感染。
*皮肤薄嫩,角质层发育差,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致皮肤细菌感染。
* 新生儿皮肤的屏障功能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