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1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造成偏瘫异常运动模式的因素
痉挛
所谓肌张力就是将身体的一部分在被动活动时,或是肌肉收缩时,引起与之相反方向的肌肉牵张、放松等活动而产生的抵抗。正常的肌张力是在运动中感到有适当的抵抗,运动的过程不会受到阻碍,是在柔韧中进行的活动。肌张力低下或称弛缓,是在被动活动时,只有很少一点抵抗或无抵抗感,四肢丧失了固有的弹性和紧张。当解除被动的支撑时,肢体就会因重力而失去控制。
肌张力增高或称痉挛,是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大的抵抗感,这种抵抗范围较大,四肢产生沉重感。当解除外力对肢体的支撑时,肢体受到痉挛肌群的牵拉而受到控制。痉挛是紧张性反射活动,因失抑制状态而引起,它常以固定的模式出现,因而构成偏瘫患者特定的外形,也是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最重要的原因。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以上肢屈肌亢进、下肢伸肌亢进为特点,在美国Home care for stroke Patient一书中以线条图的方式形象地表现出了痉挛模式。具体表现:
头:向患侧屈曲,面部转向健侧。躯干:向患侧屈曲并向后方旋转。上肢(屈曲模式) 骨盆:患侧上抬并向后方旋转。肩胛带:后撤,下沉。下肢(伸肌模式)
肩关节:内收,内旋。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
前臂:旋前。踝关节:胛跖屈,内翻。
腕关节:掌屈,尺偏。趾:屈曲,内收。
手指:屈曲,内收。
实际上痉挛不是刻板的不可逆转的运动特征,而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发展起来的,是异常活动强化的结果。因此,是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控制的一种反应。 Bobath用以下六点组成控制痉挛的基础训练:
(1)抗痉挛肢位的应用; (2)患侧负重; (3)躯干旋转;
(4)患侧上肢伸展; (5)肩向前伸; (6)正确的训练方案。无论患者处在什么时期都可以设计应用,效果良好。
联合反应
1921年Riddoch和Buzzard、1970年Brunnstrom会为偏瘫患者中常见的联合反应下定义为“因随意性的用力或反射的刺激,当身体某部分活动时出现与运动无关部分或身体更大范围的活动或呈姿势被固定的异常变化”。联合反应是患侧的异常反射活动。往往通过痉挛增强这种运动模式。Walshe回指出:“联合反应破坏了随意控制,是一种从抑制中被解放的姿势反应。”这种反应常在患者打哈欠、咳嗽、打喷嚏或努力完成一个动作、维持平衡以及在将要跌倒的恐惧时出现。
联合反应是在肢体丧失运动功能时引起的,是不能通过意志控制而改变的。联合反应对偏瘫患者有以下不良影响:
(1)联合反应对偏瘫患者上、下肢痉挛加重,肢体被强制在固定的肢位上难以完成功能上需要的动作。如穿鞋时踝关节跖屈、内翻、下肢伸展,导致穿鞋的动作不能完成。患者如果努力去做就会使伸肌痉挛进一步强化。
(2)如果上肢经常处于屈曲位,会导致关节挛缩(特别是肘关节和手指),影响上肢功能的改善。
(3)联合反映影响上、下肢的平衡反应,造成全身的平衡功能障碍。
(4)加重孪缩,影响运动功能的改善。
代偿动作
代偿是通过另一部分较大的活动来抗衡缺损的异常状态。偏瘫患者由于一侧肢体功能的丧失或低下,利用健侧的随意运动来实现功能性目标从而形成代偿动作。代偿动作的发展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如下影响:
(1)动作不对称。
(2)重心转移至健侧。
(3)重心转移能力降低。
(4)稳定性降低。
(5)出现身体中线向健侧偏移的异常感觉。
(6)平衡反映受到抑制。
(7)运动功能进一步下降。
患者从坐位到立位的代偿运动,首先是身体重心向健侧偏移,原来的躯干与双侧下肢对称性的活动遭到破坏。仅由健侧完成的动作稳定性降低。正常的平衡反应到抑制,这种不对称的动作形成,虽然可以完成从坐位到立位的运动目的,但会导致患者经过训练可以掌握的动作,被异常的运动模式所替代,从而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运动功能。
步行的代偿动作是将身体重心向健侧转移,使身体中线向健侧偏斜,即使在患侧下肢处于支撑相时,身体重心也不能充分地向患侧转移。导致患侧支撑相明显缩短,健侧下肢快速完成摆动相动作,造成身体稳定性差,步态异常,运动功能进一步受到影响。
代偿可导致比最初损伤更大的功能丧失。因此,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要注意预防代偿动作的出现,尽最大可能利用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训练。
上肢联带运动
联带运动是病理性的异常运动模式,偏瘫患者上、下肢的运动功能从弛缓阶段(第I阶段)进入痉挛阶段(第II阶段)时,便可出现随意运动,但是此时的运动模式与正常的随意运动有质的区别。其上肢分为两种类型,即上肢屈肌联带运动和上肢伸肌联带运动。这种异常的运动模式逐渐发展,当进入联带运动阶段(第III阶段)时,便达到高峰()。由于上肢的运动被以上两种病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