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一种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是由【421989820】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一种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一种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一种电磁炉,包括下盖、设于下盖上方的面板、收容于下盖与面板围成的腔体内的上盖及收容于所述腔体内的电磁线盘,所述下盖顶面贴靠于面板底面。如此设计,下盖顶面与面板底面相贴靠后,有效地消除了下盖顶面与面板底面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将上盖更好地隐藏于腔体内;所述间隙消除后,电磁炉厚度可减小,有利于做出更薄、外观更紧凑的电磁炉。
【专利说明】一种电磁炉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炉,属于厨房烹饪电器领域。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电磁炉包括下盖、设于下盖内的电磁线盘、安装于下盖的上盖及设于上盖的面板,上盖往往处于下盖与面板之间而形成夹层或下盖与面板之间留有缝隙,这样容易使得电磁炉厚度较大,整个电磁炉的外观也不够紧凑,因此,本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0005]【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更好地隐藏上盖、外观更紧凑的电磁炉。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电磁炉,包括下盖、设于下盖上方的面板、收容于下盖与面板围成的腔体内的上盖及收容于所述腔体内的电磁线盘,所述下盖顶面贴靠于面板底面。
[0009]如此设计,下盖顶面与面板底面相贴靠后,有效地消除了下盖顶面与面板底面之间的间隙,有利于将上盖更好地隐藏于腔体内;所述间隙消除后,电磁炉厚度可减小,有利于做出更薄、外观更紧凑的电磁炉;下盖顶面直接与面板底面接触,可对面板底面直接形成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
[0010]优选的,上盖顶面与面板底面相贴靠,从而上盖顶面直接与面板底面接触,可使得上盖与下盖一起对面板底面直接形成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
[0011]优选的,所述下盖设有包围在上盖外围的侧壁,所述下盖顶面位于所述侧壁的顶端。
[0012]优选的,所述侧壁一体延伸设有若干第一筋位,所述第一筋位位于侧壁内侧,所述上盖支撑于所述若干第一筋位。如此设计利于通过第一筋位对上盖形成较好的支撑。
[0013]优选的,所述侧壁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位于侧壁内侧,所述上盖支撑于所述台阶部。如此设计利于通过台阶部对上盖形成较好的支撑。
[0014]优选的,所述电磁炉还包括风扇,所述下盖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二筋位、显示电路板,所述显示电路板位于第二筋位一侧,所述风扇及电磁线盘位于第二
筋位的相反另一侧,上盖支撑于所述第二筋位。
[0015]优选的,所述上盖设有上表面与面板底面相贴靠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所述上表面构成所述上盖顶面的一部分或上盖顶面,环形凸台直接与面板底面接触,可对面板底面形成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
[0016]优选的,所述上盖面向面板的一侧设有胶槽及与面板底面贴靠的若干突出部,所述胶槽用以容置将上盖与面板底面粘接的胶体,所述若干突出部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构成所述上盖顶面的一部分或上盖顶面。突出部直接与面板底面接触,可对面板底面形成一定的支撑保护作用;在粘结上盖与面板时,该些突出部的存在,利于在面板底面与上盖之间形成胶槽与外界进行温度、湿度的交换,减少胶体固化时间,提升电磁炉装配制造效率。
[0017]优选的,所述上盖与面板通过胶体粘接,所述上盖顶面低于下盖顶面,所述上盖顶面与面板底面之间具有一间隙,部分胶体处于所述间隙中。
[0018]优选的,所述下盖顶面呈环绕在上盖外围的环形,所述上盖为框式结构,所述面板粘接于上盖,所述上盖固定于下盖,所述下盖的外边缘与面板的外边缘在竖直方向上对齐或者位于面板的外边缘的内侧。
[0019]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0020]【【附图说明】
】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磁炉的爆炸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盖的立体图;
[0024]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盖与面板的纵向剖视图(剖面平行于电磁炉短边);
[0026]图5为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下盖与面板的纵向剖视图(剖面平行于电磁炉短边);
[0028]图7为图6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上、下盖与电磁线盘的纵向剖视图(剖面平行于电磁炉长边);
[0030]图9为图8的D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对应图4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对应图6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33]【【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5]实施例一
[0036]请参照图1-9,本实施例的电磁炉包括下盖1、上盖2、面板3、电磁线盘4、风扇5及显示电路板6。上盖2及电磁线盘4收容于下盖I与面板3围成的腔体内,并分别与下盖I装配固定。面板3设于上盖2上方,面板3粘接于上盖2,上盖2固定于下盖1,例如上盖2可通过螺钉或螺丝等螺接固定于下盖1,或是通过卡扣结构(卡勾与卡勾的配合或卡勾与卡口的配合等结构)卡持于下盖I。
[0037]下盖I设有顶面12,下盖I顶面12贴靠于面板3底面30。下盖I顶面12呈环绕在上盖2外围的环形,本实施例中,由于下盖I的轮廓为四角带圆角的长方形,因此,下盖I顶面12亦近似呈长方环形,但下盖I顶面12的形状不以此为限。下盖I的外边缘13与面板3的外边缘31在竖直方向上对齐(参图7)或者位于面板3的外边缘31的内侧,从而下盖I在水平方向上没有超出面板3的范围,面板3可竖向向下将下盖I完全遮住。
[0038]请重点参照图2-5,上盖2为框式结构,上盖2的顶面与下盖
I顶面12平齐,上盖2的顶面与面板3底面30相贴靠。上盖2面向面板3底面30的一侧设有胶槽及与面板3底面30贴靠的若干相间隔的突出部21。胶槽用以容置将上盖2与面板3底面30粘接的胶体(未图示)。该些突出部2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构成上盖2的顶面,即该些突出部21高出上盖2的其他部分,上盖2的其他部分与面板3不接触。该些突出部21的存在,利于面板3底面30与上盖2之间形成空隙,有利于胶槽与外界(外界是相对于面板3底面30与上盖2之间的空间范围而言的,是指面板3底面30与上盖2之间的空间范围之外的空间,举例而言外界可以是上盖2内侧的空间,也可以是上盖2外侧的空间)进行温度、湿度的交换,减少胶体固化时间,提升电磁炉装配制造效率。相邻的突出部21之间的空间连通于胶槽与外界之间,胶槽的胶体可以通过相邻的突出部21之间的空间与外界进行温度、湿度的交换,减少胶体固化时间,提升电磁炉装配制造效率。
[0039]下盖I设有包围在上盖2外围的侧壁10,所述下盖I顶面12位于侧壁10的顶端。侧壁10开设有若干风孔(未图示),风孔可以为圆孔、方孔或长槽型孔等,可以是进风孔和/或出风孔,用于电磁炉内部的通风散热。侧壁10—体延伸设有若干第一筋位14,第一筋位14位于侧壁10内侧,上盖2支撑于所述若干第一筋位14。下盖I的内侧设有台阶部
11,突出部21竖直方向的投影与台阶部11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突出部21夹设于面板3底面30与台阶部11之间,如此设计利于台阶部11通过突出部21对面板3形成较好的支撑。于本实施例中,台阶部11形成于侧壁10上。下盖I还包括向上延伸的第二筋位15,显示电路板6位于第二筋位15—侧,风扇5及电磁线盘4位于第二筋位15的相反另一侧(即第二筋位15位于风扇5及电磁线盘4两者与显示电路板6之间),上盖2支撑于所述第二筋位15。显示电路板6即设有LED和/或数码管和/或触控键等元件,显示电磁炉各种烹饪工作状态和/或时间和/或功率的电路板。
[0040]请重点参照图4-9,上盖2还设有若干相间隔的槽壁,相邻的槽壁之间下凹形成所述胶槽,该些突出部21位于所述槽壁上。胶槽包括第一胶槽201与第二胶槽202,槽壁包括第一槽壁203、第二槽壁204及第三槽壁205,第一槽壁203与第二槽壁204之间形成第一胶槽201,第二槽壁204与第三槽壁205之间形成第二胶槽202,第二槽壁204位于第一胶槽201与第二胶槽202之间并为第一胶槽201与第二胶槽202共用(即第一胶槽201与第二胶槽202两者的槽壁都包括第二槽壁204)。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胶槽201中的胶体量大于第二胶槽202中的胶体量,因此,第一胶槽201为主胶槽,第二胶槽202为副胶槽,实际应用中作为主胶槽的一胶槽201会涂有胶体,而作为副胶槽的第二胶槽202往往不再专门打上胶体,而是利用主胶槽溢出的胶体,所以副胶槽的胶体一般而言都较少而且不太均匀。该些突出部
21设于第三槽壁205的顶面而与第一槽壁203及第二槽壁204皆间隔。由于主胶槽的胶体量比较多,主胶槽处构成粘接的主要部位,将该些突出部设于相对远离主胶槽的第三槽壁205,不抑制或妨碍主胶槽处的粘接性能,利于达成良好的粘接效果。退一步,也可将全部或部分突出部21设于第三槽壁205的顶面而与第二槽壁204间隔,第二槽壁204的顶面通过胶体与面板3底面30粘接,由于第二槽壁204的顶面本身也是构成粘接的部位,如此设计该些突出部21不妨碍第二槽壁204与面板3的粘接,利于达成良好的粘接效果。当然,也可将突出部21设于第二槽壁204的顶面。
[0041]胶槽及槽壁皆呈环形,该些突出部21亦随着环形的槽壁排列形成环形,该些突出部21排列成的环形包围所述环形胶槽或被所述环形胶槽包围,如此设计,突出部21排列成的环形与环形胶槽不重叠,由于粘接时往往需要将上盖2对应环形胶槽的位置与面板3压紧,所述不重叠的设计降低突出部21对压紧的妨碍(突出部21相对于胶体是刚性的,若重叠,突出部21必然会阻碍上盖2对应环形胶槽的位置与面板3相压紧),保证压紧达到效果,粘接牢固。由于本实施例的上盖2呈长方形框,因此本实施例中上盖2的胶槽、槽壁、及该些突出部21排列成的环形亦对应的呈长方形环状,与本实施例中是非封闭的环,当然,若选择其他形状的上盖
2,胶槽、槽壁、及该些突出部21排列成的环形亦会相应替换为其他更适应的形状。
[0042]于本实施例中,突出部21为凸点,凸点的顶端为与下盖I顶面12平齐的顶点,多个顶点构成上盖2的顶面(多点成面),当然突出部21也可为凸块,凸块的顶端为与下盖I顶面12平齐的上表面,该些凸块的上表面构成上盖2的顶面。该些突出部21至少分布于上盖2的左右两侧或前后两侧,以利于对面板3形成更好的支撑。
[0043]面板3呈平板状,可选择性的为微晶板、陶瓷板、钢化玻璃板等之一,用以放置烹饪的锅具等。
[0044]组装本电磁炉时,先在上盖2的胶槽涂胶,面板3底面30贴靠于上盖2顶面从而利用上盖2顶面支撑面板3;面板3与上盖2粘接后,将上盖2向下嵌入于下盖1,上盖2支撑于台阶部11;将上盖2与下盖I相螺接固定,面板3底面30贴靠于下盖I顶面12。
[0045]实施例二
[0046]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点不再赘述,请参照图8-9,不同点仅在于第一槽壁203的高度,实施例二第一槽壁203上表面206与面板3底面30相贴靠,从而构成上表面206与面板3底面30相贴靠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上表面206与突出部21的顶端平齐,环形凸台的上表面
206与突出部21的顶端共同构成上盖2的顶面,环形凸台的上表面206与突出部21的顶端分别构成上盖2的顶面的一部分。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突出部21,从而环形凸台的上表面206构成上盖2的顶面而非上盖2的顶面的一部分。
[0047]于其他实施例中,上盖2顶面低于下盖I顶面12,上盖2顶面与面板3底面30之间具有一间隙,部分胶体处于所述间隙中。
[004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包括下盖、设于下盖上方的面板、收容于下盖与面板围成的腔体内的上盖及收容于所述腔体内的电磁线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顶面贴靠于面板底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顶面与面板底面相贴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设有包围在上盖外围的侧壁,所述下盖顶面位于所述侧壁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一体延伸设有若干第一筋位,所述第一筋位位于侧壁内侧,所述上盖支撑于所述若干第一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