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17/10/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
《语文建设》2010年第4期“编读往来”栏目刊登了刘淑杰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古诗中的‘斜’,有许多老师让学生读‘Xia’……说是为了押韵。我觉得这种理由太勉强……”语文出版社的王宏硕老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手旨出:“在中古音里,‘斜’字跟‘家、麻、花’等字押韵,同属‘麻’韵……后来读音发生了变化,‘斜’的主要元音在普通话里变成了,‘家、麻、花’的主要元音还保持一致,仍旧是。这样,‘家、麻、花’现在用普通话读还是押韵的,而‘斜’就押不上韵了。有人为了使这几个字押韵,就把‘斜’读成xia。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读古诗一般都依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没必要刻意追求所谓古音。”两位老师的问答,笔者感触颇深。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国内著名的音韵学研究者、南京大学的鲁国尧教授给自己的学生上课时也曾经讲述过一个类似的事情:曾经有一位青年,在南京大学听完程千帆先生的一次讲座后,向程千帆先生提出“我们今天按什么音读唐诗”的问题,程先生的回答很明确:我们应该按照今天的读音读古诗。

刘淑杰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笔者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思考过:为什么”斜”字用作韵脚时(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潭落月复西斜”,刘禹锡《乌衣巷》“鸟衣巷口夕阳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归时每日斜”等)―定要读成xia,而在诗句的其他位置(如“斜阳”“斜月…斜风”“斜插”等)却又不读这个音了呢7为什么在同―首诗歌《敕勒歌》中,“笼盖四野”的“野”要读为ya,而“天苍苍,野茫茫”的“野”就不读ya了呢?在诵读古诗时,我们究竟该怎么解决今音与押韵这一对矛盾呢?诚然,古诗基本上都是韵文(《诗经》中有极少数不讲究押韵的诗),诵读时反复出现的“韵”不仅让诵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也能给听者带来听觉上的美感,这一点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些今天用普通话读起来不能押韵的古诗时该如何诵读?是舍弃押韵促进“推普”,还是追求古音求押韵以造成完美的声律效果?笔者认为,这种为押韵而读古音的做法非但不能提倡,而且根本就是不可取的!在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不论在课堂讲授古诗,还是课下诵读古诗,我们都必须养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惯。更何况,为求押韵而读古音,很多情况下我们今天是做不到的
!
其实,仅以唐诗而论,并非只有一个“斜”字存在读古音才押韵的问题,此外还有不少这样的字,“衰”字就是如此。例如司空曙《送皋法师》:“江草知寒柳半衰,行吟怨别独迟迟。何人讲席投如意,唯有东林远法师。”令狐楚《立秋日》:“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词如惜别,柳意已呈衰。事国终无补。还家未有期。心中旧气味,苦校去年时。”白居易《叹发落》:“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随梳落去何须惜,不落终须变作丝。”这三首诗中的“衰”,用普通话读起来,跟其他韵脚“迟、师、悲、期、时、知、丝”都不押韵。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时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们今天用普通话读起来,“园、言”押韵,“门、根”押韵,而“园、言”二字和“门、根”二字却不押韵。再如李适之《罢相作》:“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这首诗的韵脚“杯”和“来”,在今天的普通话中也是不押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