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沈阳市方城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ppt

格式:ppt   大小:5,546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沈阳市方城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ppt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7/10/23 文件大小:5.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沈阳市方城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沈阳市方城地区保护与更新规划
一、方城地区发展建设历史沿革概述
二、现状概况及分析评价 三、规划目标与原则 四、总体规划布局
方城地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发展潜力, 是研究满清文化
和近代历史重要所在,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是沈阳市的象征和骄傲,
是沈阳的靓丽名片。

其特征可概括为:悠久的历史,清晰的井字街格局和城市肌理;不
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历史遗迹,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故宫、张氏帅府
等中西建筑的融合);众多的传统老字号; 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是城市
的灵魂所在。

方城的历史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一、方城地区建设历史沿革概述
1:城垣初建期(公元前140年—清奠都盛京前)
2:盛京都城(1625年—1912年民国初)
3: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4:解放后(1949年后至今)
1:城垣初建期(公元前140年—清奠都盛京前)—军事防御功能
(1) 公元前140年西汉武帝时,建立侯城县,为军事重镇。公元928年,辽代筑方型夯土城,
称沈州至金末。城内大街呈十字交叉。建有节度使衙暑和东郊县衙暑, (2)  1296年元朝在原废墟上,新筑土城,城内十字大街相通四城门,建有城隍庙、长安寺 (3)  1388年,明朝洪武21年改建成砖墙,改称沈阳中卫。城外修筑两条护城河。十字街将
城内分割为四个街坊。在城内修建中心庙等。
现通天街即为当时十字街南段部分是古城内与南门(保安门)外南北向的一条主街。
2:盛京都城(1625年—1912年民国初)—军事、政治、经济功能
(1)1625年,努尔哈赤奠都沈阳,修建皇宫(东院),城市形态的特点是宫殿分离。 (2)1626年,皇太极续建大内宫阙。1631年,改十字街为井字街,建设方城八门及钟鼓楼, 改城名为盛京,期间并将明代两条护城河合二为一,进行拓宽。1636年建六部衙门和金银库.
(3)1644年,迁都北京,以盛京为陪都。修建了盛京四塔四寺、盛京边城。
(4)1653年《辽东拓民开垦条例》颁布后,山东、河北汉民进入城内四平街(中街)开设丝坊、药房等工商业。康熙13年(1674)撤吏部改做将军衙门,把四平街钟、鼓二楼之间辟为商业区。
(5)1680年增修了盛京关墙,形成八关八门、内方外圆的城市格局。
明代两重护城河,内河宽三丈()深八尺,周围一十里三十步,外河宽三丈深八尺,周围一十一里有奇。清护城河宽40米,。
1900年至1920年间(清末民国初)护城河逐渐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四个露天市场。沈阳护城河水引至附近的万泉河(今南运河),东南角有个专门的水栅以防止有人通过护城河潜水进城。
钟楼
萃升书院
鼓楼
文庙,亦称“孔庙”
清代四平街
1900年小北门
小北门(地载门)和大北门(福胜门)间城墙
凤凰楼
德盛门
古城墙
方城的建设经历的由奠都、建都到陪都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政权建设与军事斗争相结合的特点。其基本城池格局是盛京都城时期建成。陪都期间,城市布局、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结构等诸多方面在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也经历过战争的洗劫和社会动荡。
清方城地区空间文化特征总述:
功能特征:具有政治、商业、居住等功能。清初为八旗军事防御特征,除汗宫、故宫、大衙门、十一王府外,就是军营、监狱和少数办事机构;清中期满汉居住相融;清末,人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