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胡雪岩取义获利红顶商人胡雪岩 】是由【C小y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胡雪岩取义获利红顶商人胡雪岩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
胡雪岩取义获利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投入运作的第一步,就是做名气。他以“仁”为本,做了两件事。第一,多卖乱世急需的救命药,对买不起药的人,免费奉送;其次,为军中供给只收本金的捐助型药品,譬如“诸葛行军散”之类。他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创出一块牌子。
胡雪岩采取此举,是受到雍正年间一那么故事的启发。
雍正年间,京城里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药店。这家药店制药、选料更加地道,连雍正皇帝也很相信他们的药,让他们承揽为“御药房”供给药品的全部生意。有一年,恰逢科举考试,会试正是三月里,称为“春闱”。前一年冬天没下多少雪,一开春气候反常,疫病流行,赶考举子病倒的好多。即使还能够支撑的,也多是胃口不开,精神萎靡。当时,科场号舍极其狭小,人在里面站起来立不直身子,坐下去伸不直双腿,而且,一连三场考试不能离开,体格稍差的就支持不住,何况精神不爽的人?
这家药店抓紧配制一种专用药,托内务大臣奏报雍正皇帝,容许将此药奉送每一个入闱举子,让他们带入闱中,以备不时之需。雍正皇帝听说此事,大为嘉许。这家药店派专人守在贡院门口,赶考举子入闱之时,不等他们开口,就在他们考篮里放上一包药。这些药的包装纸印得特别讲求,上有“奉旨”字样,而且随药包另附一张纸,把自己药店著名的丸散膏丹都印在上面。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
结果,一半是这家药店药好,一半也是这些赶考举子运气好,这一年入闱举子中,因病中途退场的人数大大裁减。这一来,举子们不管中与不中,此后都上这家药店买药。更重要的是,来自各省的举子们把这家药店的名声传颂各地,远至云南、贵州,都知道京城这家药店。这家药店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
胡雪岩同样开药店,他的做法更胜一筹,他从人道主义启程。腐败的清朝统治下,社会混乱,百姓背井离乡,流离颠沛,瘟疫防不胜防。胡雪岩下令各地钱庄,另设医铺,有钱收钱,无钱白看病,白送药。
那时,南京已经被太平天国军队打下,清廷派重兵驻扎南京外围,成为“江南大营”。打仗自有死伤,逃难自有瘟疫,军民两方面都需药品应急,药材生意自然看好。
胡雪岩点子多,连忙心生一计:打定大量应急药材,赠与江南大营,施舍逃难黎民。这些药材并不昂贵,也无非是“诸葛行军散”之类的普遍药品。
胡雪岩还同湘军、绿营达成协议,军队只出本钱,由他派人去添置原材料,召集名医,配成金疮药之类,送到军营中。曾国藩知道后,慨叹道:“胡氏为国之忠,不下于我。”胡雪岩的举动,换来了封疆大吏曾国藩的称赞,更加博得众人的信任与支持。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3—
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之后,江南士子云集南京城,举行科举考试,胡雪岩又派人送去各种药品、补品,受到考官、士子交口称赞。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名声因此远播。声名传开之后,“胡庆余堂”就和清军粮台打交道,建立了官方销售渠道,把药材卖到军队里去了。
世界上大量东西,都是义利难分的。作为一个有眼光的商人,理应把两者很好地结台起来,而不是取其一端,国为无论取哪端,作为商人,他都不是告成的。
(简饶荐自《逆创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