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钢
课程代号:31110050,32111410
总学时:
:51,其中课堂教学51, 实验教学0(利用课外时间按《实践指南》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实践)。
2. 通信工程:32,其中课堂教学32, 实验教学0(同步《软件工程实训》32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等
一、本课程地位、性质和任务
软件工程是必修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软件工程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经济学、软件管理和支撑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主要讲述建造软件系统的过程、方法、工具、技术、流程和规范等,即通过研究新的软件开发方法,改进程序结构,革新软件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以及关于软件可靠性等质量特性度量的研究,使得能更有效更经济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促进软件生产过程工程化、标准化化和软件产品的商品化。
实践证明,要成功开发一个软件,尽可能避免软件开发中进度超期、成本超标和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其主要途径就是软件工程化,即把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应用于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软件工程化的核心工作是软件开发过程的工程化和标准化。现阶段的软件开发技术,如构件、可视化编程等技术及其辅助工具,已经为实现软件工程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由于软件本身复杂性等特点和开发工具自动化程度相对滞后等原因,软件产业还是脑力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是否能有效实现软件工程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人员是否受到足够的工程化和标准化训练。所以,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软件人员为目标,使学生能掌握并深刻理解了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借助适当的工具把这些原理和方法运用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相应阶段,养成了工程化的良好职业素养,能真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落实质量保证的各种活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软件工程的根本目的是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运用,决不是仅仅记住这些知识。所以,本课程教学应按照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的顺序,并结合相对完整的实践案例,系统地介绍基本原理、方法等实用的软件工程知识,强化软件开发实验和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真切体会并合理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以便尽快适应软件开发工程化的要求。通过软件工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过程、方法、工具和相关标准。
(2)掌握软件开发过程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能使用常用的开发工具,通过团队合作或独立承当熟悉软件项目开发全过程的主要工作,能适应软件开发工程化和标准化的职业要求。
(3)了解本领域出现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
主要内容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授
讨论
习题
实验
其他
第一部分
软件工程概述
5学时
5
第二部分
软件工程标准化与工程化
2学时
2
第三部分
软件项目管理
4学时
4
第四部分
系统工程与需求工程方法
2学时
2
第五部分
可行性研究
2学时
2
第六部分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12学时
12
第七部分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8学时
8
文档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