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最安静的净土.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安静的净土.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0/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安静的净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安静的净土
四月中旬,我陪同南丹县文化局的廖丹宁副局长去了里湖瑶族乡怀里村,在白裤瑶族民俗文化博物馆里观看了图展及瑶族文化风情表演。
虽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南丹人,出生在八圩瑶族乡关西村,一个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瑶族同胞共同居住在起的村庄。对于白裤瑶这一民族,一直以来,我自认为对他们太熟识了,但面对着博物馆内那些反映白裤瑶族历史的、文化的、风情的图文,以及更具有这个民族特点的风情表演,让我这颗早已淡漠了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让我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和关注这个民族。

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一直没有平静,脑海里总在跳跃着那些貌赛天仙的白裤瑶族姑娘的舞姿,耳际依然回荡着那浑厚的鼓声、牛角声。那鼓角之声仿佛源自天籁,紧揪着你穿越时空,回望这个民族的远古,这个民族的历程。
人们说,“在广西,这是把古老遗风保存得最多也最完整的一个特别族群。”但好多村庄的白裤瑶已经不同程度地汉化了。然而在八圩乡关西村,这个仅有
10多户人家的白裤瑶族村落,也许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了。
同车的南丹县文化局韦忠武局长听我这么一说,顿时兴奋起来,那种职业的敏感和对这个民族特有的情结,让他迫不及待地要知道这个地方所在。我说不远,距县城约20公里,但是必须回县城带上手电筒,因为这个村落四面环绕着崇山峻岭,悬崖绝壁像一只大铁桶般将这个村落圈封起来,进出只能通过一条800多米的山洞,而且还得趟过一道道清澈得让人看了就产生一种爱怜到心痛的洞泉。
听我这么一说,韦局和廖副局长再也按捺不住,瞪大眼睛,涨红着脸,扯着雄性的嗓门吼道:“走!我们马上去看看。”
那地方,我小时候去过,是打着火把走过的那座山洞。那洞中有洞,仅凭儿时的记忆,我怕迷路,便电话联系与我同村的瑶族青年何少忠做向导。
就这么风急火燎,我们来到了这个“时空隧道”口,仰望那神秘的阴森森的峥嵘峭壁,还有那洞里不时吹来的凉风,一下子把我们早先的那股***搅得一塌糊涂,再也难找回那雄壮豪情。
谁也不想丢面子,打着手电筒,少了说笑,小心地走进山洞。这条山洞并不那么平坦,中间还要翻越一个由巨石堆垒起来的山坡,洞泉从这些巨石的缝隙间流过。这段坡道,是一条黑色之路,这个村落的瑶民百年来点着火把照明过往,溅落的火星在潮湿的路面上很快熄灭,变成了积炭,百年来的溅落,过往的踩踏,这条路就变成了黑色。这黑色的路,是对这个村落瑶民们最深的记忆。

翻过了这座由巨石堆垒起来的山坡,又沿着河床,踩踏松软的河沙走了大约200米,突然转了一个弯,右上方的一个天窗投下了一条光柱,让人有点头晕目眩,我在想,也许那光柱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的眼睛已经适应了黑暗。
天窗投下的光柱,正罩着一潭清幽的的泉水,构成了一幅光与水的梦幻意境。那潭水清幽清凉,清澈见底,明镜般静静地躺在那里,承揽和享受着那光柱给她带来的明亮与温暖。那泉水的温与柔,那光柱的刚与烈,那温存的承载,那深情的投注,造物的阴阳合配啊,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感悟。溢满池里的泉水,静静地在光滑的石板上轻轻地流淌。她,不因为我们的到来而奔涌,也不因为没有人的到来而枯竭,她总是那么惯性地、平静安逸地漫流。
光柱给洞泉带来了热能,冷空气变成了雾气,清幽的水、浪漫的光、飘渺的雾,还有那形状各异的,如狮如虎,如龟如蛇,大小不一的石头静卧在池边,守候着它们永远的圣水。

置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