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独具特色的绵竹木板年画.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独具特色的绵竹木板年画.doc

上传人:好好用的文档 2017/10/2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独具特色的绵竹木板年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独具特色的绵竹木板年画
绵竹年画的得名是因为产于竹纸之乡的绵竹县。据绵竹县志记载,因为竹纸之利而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绵竹的造纸作坊大都分布在沿山一带,由于山区的竹料、煤炭、水源、石灰石非常丰富,也产草碱,造纸业的发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当时还健在的丰体仁老人侃侃而谈,那时他们用白痂竹为主要原料生产“白大纸”,这种纸纸质细润,拉力性和润墨性强,再经过手工染纸作坊制成“粉笺纸”,就可用来制作年画了。绵竹的造纸和染纸业与年画作坊紧密相连,在清代初年已形成一派繁荣景象。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从艺术发展史看,汉代的四川画像砖、画像石、寺庙壁画等,都是民间年画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续编绵竹县志称:“绵竹年画还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而绵竹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清乾隆嘉庆年间,那时绵竹县城关和乡村的年画作坊有300多家,在城内集中有90多家。80年代初,时年80岁的老艺人邱婆婆曾告诉笔者,她每年都要带上自己绘制的年画去南华宫应市,那是绵竹坊间流传着一句民谣:东门河坝去看花,南华宫里去看画。邱婆婆的作品内容丰富,有川剧折子戏《西厢记》《荆轲刺秦》《钟馗送妹》,还有花卉,博古
(花瓶)和《麻雀嫁女》,年画的行会“伏羲会”负责评定画的优劣,达不到水平的就要被烧毁,为的是不影响绵竹年画的声誉。在开市的这一天,大市的高处挂着岁帐和大彩,墙上地上都置满了红红绿绿的画,火炮子霹哩啪啦一放,买主就开始问价,有给钱的,有用米换的,也有扛着布来换的,中江县的人还提着出名的“中江挂面”前来换画。邱婆婆说,当时的绵竹年画已经畅销四川各地和云南、贵州、西康等地,又有行商带到陕西、甘肃、湖南、湖北以及西藏青海甚至东南亚一些国家。30年代初的那些年很多地方连年遭灾,一些贩子不能来绵竹买货,好多画坊就自己出去跑销售。老艺人张先富曾有亲身的经历,15岁那年,张先富和二爸杨岁龙去昆明卖画,正逢上红军长征路过西昌,一路上张先富看到过很多红军留下的标语。为了卖画,张家叔侄日夜兼程,跑遍了乐至、安县等县份,每日他们要步行七八十里山路,夜里在店子里煮好米饭,饿了就在路边的人家要点热汤泡来吃,,比较便宜,一般的农民也愿意花半元钱买《三星》、花对子和梅、兰、竹、菊带回去给人家祝寿或是贴在自家的堂屋里。张先富和二爸辗转千里
,销完了几百张单条字画。十八岁后,父亲便叫张先富去成都赶花会,那时的庙会很热闹,庙子里挂了上千幅字画,绵竹年画专门摆在栽有白果树的院坝里,来看的人很多,买的人也不少,有操着各种腔调的外省人,还有来自法国、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的外国人,有一次,一个英国传教士看中了张先富一幅五尺宣的工笔《孟丽君》,这个人通过翻译说,他很喜欢中国画,特别偏爱具有民间特色的绵竹年画。张先富他们的画跟门画又不一样,多是自己起样稿,属绵竹年画的画条类,其中包括横推、中堂、条屏和单条。这类年画多用工笔彩绘,技法上精致讲究,每年初他们都跟纸铺里定货,品种很多,有过年时贴的花鸟,山水条屏(分写意和工笔两种),有横推(渔家乐、八骏马、八仙过海、十六尊者),还有四条屏(鱼樵耕读、四季花卉),也有历史人物和折子戏。除了完成纸铺子的订货,他们还要赶成都的“老君会”(后来叫“花会”)。腊月赶绵竹的南华宫,正月赶孝泉,正月十六绵竹的祥符寺又热闹非凡。为了供上货源,张先富兄弟三人跟着父亲没日没夜的画,他记得幼时看父亲绘制的《紫微降兽》,传说紫微是为了降伏兴妖作怪的水兽,化成一个面目狰狞的武士,把水兽锁上了铁链。画面上较好地反映了这个传说,并大胆地对紫微星进行变形,那圆睁的铜铃眼、裂开的血盆大口、不合人体解剖的肌肉造型,都增强了它的威武感,画水兽的细毛是典型的传统工笔技法,而在施彩时却强调色彩鲜明,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四川由于交通不便,受外来影响较少,在许多年间,绵竹年画仍保持了其浓郁的乡土味儿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绵竹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有起稿,刻版,印版和彩绘。但绵竹年画的线版只起到轮廓的作用,最后的完成全靠手工彩绘。同样一张木版,经过不同艺人的加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效果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开相(画脸部)不受原有的木刻底线的约束,衣纹的勾勒也因手法熟练随意而充满意味。在有些透明处有意不再勾线,留下木版印痕,从而加强了虚实对比和繁简变化。
绵竹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手法,称为“填水脚”,也有的艺人叫“赶水货”(快的意思),或“行门神”,它是旧时艺人在完成了商铺的订货以后,用剩下的颜料绘制的门画,这种画大都是用来送给亲戚朋友、熟人邻居或是卖给钱少的穷人。艺人们常常由于要在正月初一前画完,时间仓促,创作时全凭功力随意挥洒,简练泼辣。寥寥数笔,却收到气韵生动、水色淋漓、色彩单纯大方,韵律感强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