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老师教学意见及建议
[对老师教学意见及建议]班主任往往会因为几个学生的错误迁怒于全班同学,把个别问题全面化,对老师教学意见及建议。迁怒的后果一方面对于个别学生来说,由于批评的面比较广而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另一方面,让集体受到了伤害,使全班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老师或许无意伤害班集体,但不经意间却给学生传递了这种消极的信息,这就会影响全体学生对集体的自我认知,有了这样消极的评价,无形中给班级贴上了“差班”的标签。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坏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发展。很多时候,当一样事物完美的时候,大家都会去用心维护它,一旦它出现了残缺,大家就会加速地破坏它,认为反正是坏的东西,再破点也无所谓,比如我们维修北楼栏杆。同时,在班级管理中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如果学生们从班主任的言语中得到信息:我们这个班是差班,管不好了。这种暗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班集体的认知,它具有角色行为的导向作用,强化了学生的消极情绪,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班集体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如果你传递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就会促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你传递的是一个消极的期望,则会加速其向坏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里还有一个教师期望效应,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的名单交给了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一定要保密,实际上却通过其他途径故意透露那些是优秀学生。几个月后,奇迹出现了,这些学生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都很优秀。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了影响。
所以,班主任要切记,在你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要一篙子打死一船人,要有针对性。对一些个别问题,应就事件本身进行理性的分析,并指出改进的方法,千万不能迁怒于整个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在班级管理中,要让班集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是好的。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学生就会按好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带好“差班”的第一要义是调动全班学生内心深处的拼搏激情。在多数所谓的“差班”中,学生普遍有这样一个心理:我是差生,我不可能有多大作为,否则,我一定考进重点班了。这样的消极心理在无形中给了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无法走出自卑的阴影。同时,这种心理还会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总认为自己不如其他班级的学生。
其实,在每个同学(无论其成绩优劣、表现好坏)内心深处,都怀着对成功的渴望。作为班主任,如何让学生认清自我并重新振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精于此道的班主任总能找到学生的症结,对症下药而药到病除。
要带好“差班”,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古印度有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人与人的差距分先天和后天,先天的差距无法更改,但后天的行为和发展却主要靠自身的勤奋,此之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而在后天的打拼中,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据观察,那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在学笔记为例,优生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