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人均住房是迷雾.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均住房是迷雾.doc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2017/10/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均住房是迷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均住房是迷雾
以往建设部每到7月初都要公布年度“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到了2008年1月,人们却还不见2006年“住房统计数据”出台。希望早日有权威数据来解开谜团。
2007年岁末,建设部公布“,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达到83%。”
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人们也许还记得一句经典的名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按照建设部制定的城镇居民住房标准,人均达到30平方米就算实现了“住房全面小康”第一阶段的要求,这是2010年的“奋斗目标”。根据建设部的报告,城镇居民住房水平2007年底已经达到人均28平方米,并还在以每年增长一个多平方米的速度发展。也就是说,只要到2009年,我国就可以提前一年实现城镇居民的“住房小康”。
但仔细研究却发现了问题。建设部所计算的“全国城镇人口”是多少呢?根据建设部“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推算,
,,两年增长了2900万人,年均为1450万人。到了2005年底,,一年就增加了2700万人,户籍改革进入高峰。如果我们以2006年和2007年两年增加城镇户籍人口4000万人的“低值”来计算的话,全国到2007年底的“城镇户籍人口”。按照这样的数据,全方米的话,。
而建设部“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显示,到“2005年底,”。目前的全国城镇住房总量,。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全方米,两年加起来也就12亿多平方米,还有多余的6亿平方米“新增住房”从何而来?
此外,这还是把全方米的城镇居民住房全部统计在内的结果。中的“准小康”,难道还要靠这些早已不存在的房子来“提升”吗?
有关部门的算术,还有令人费解之处,那就是全国的城镇常住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年报,到2006年底,,据此推算,到2007年底,。我们计算城镇人口时,究竟是应该按照“户籍人口”算,还是按照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来计算呢?早在2002年5月主管官员就曾明确指出,“目前在一般城市,农民务工者和其他流动人口占城市户籍人口的比例在20%-30%左右,在发达地区这部分人口可能是城市户籍人口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