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汕头特区30年.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汕头特区30年.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0/2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汕头特区30年.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汕头特区30年
迄今为止,决定汕头城市命运的时刻有两次。一是1860年的开埠,促进了汕头商业社会的形成,同时大批潮汕人凭借着善于经商的天赋和能力,走出这里打天下;二是在1981年,汕头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30年来,汕头的GDP总量跨过了1000亿元的门槛,更取得了其他一系列成就。
今年10月,当地举行了30年大庆。但在正视这些成就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今天的汕头发展状况虽不能说很差,但与深圳、厦门和珠海比,却明显不及。特区汕头,是怎么从曾经的广东第二跌出广东前十的?

汪洋的三道题
2010年1月7日是星期四,在这一天的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专程到汕头厅,满怀深意地向汕头的官员们提出了3个问题:
一是“这30年,特区干了什么?”
二是“迎接特区30周年,特区要做什么?”
三是“今后30年,特区还能再干什么?”
为答好这3道题,一年多来,汕头市开展了多项全民解析的大反思、大讨论,也请来了多名专家学者开报告会,为汕头的发展出招把脉。所有的声音,最终汇聚在了破解转型困局上――“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
汕头的困局,由来已久。如果用数字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不妨罗列出5个特区在去年的一些情况(见表):
30年来,汕头GDP的年均增速接近17%,这样的速度其实并不慢,主要是在南部沿海地区你争我赶的势头太猛,一拿出来比,就发现汕头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在人口数占优的情况下,无论经济的总量还是人均都是倒数第一,且和其他市有很大差距。更让人吃惊的是,2010年汕头的人均GDP还没有广东省的一半,甚至还低于全国水平。于是在民间,有人把这个经济特区戏说成“经济特困区”,但本意是恨铁不成钢。
现在的汕头市代市长郑人豪是汕头人,他去年还在常务副市长任上时,在党校处级班上做过一次演讲,说:“我90年毕业,很多同一期的学生都以能够回到汕头来工作为荣,都不愿意留到珠三角……当时大家都争着要到汕头来出差,(这里)有好烟抽,有好酒喝,香港有什么好东西,第二天(汕头)就有,但现在呢?”

“特区改革动力严重不足!”广东省体改研究会的一份报告一针见血,“早期特区人的那种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已经大大减弱。”才上任一年多的汕头市委书记李锋曾在深圳工作长达25年之久,他表达了自己的紧迫感:“虽到汕头不久,但压力很大、心里不安啊,求新、求快、求变的心态非常强。”李锋力主推动的汕头“禁摩”一直为坊间所争议,但专家还是认为长痛不如短痛,“禁摩”是汕头建立城市大交通,增强城市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当然,创新不是投机取巧,违规操作。曾经在一段时期里,汕头与走私、骗税、偷渡、假货相伴,并刺激着汕头经济虚假、泡沫式的发展。这种乱相让很多地方很久都不敢和汕头做生意,不敢接汕头的发票,甚至一些地方还打出“此地无潮州货”的标语来标榜自己的货物产地正宗。汕头经济则一度出现负增长,元气大伤。
对此,汕头连续几届政府都把信用体系的重建看得很重,但破坏容易建设难,稍不注意还会再遭创伤,今年汕头市中医院的冷血护士事件就让不少人后背发凉。此外,***上也有波澜,去年被汪洋问到那
3个问题的原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已涉嫌严重违纪在接受调查,这让汕头旧伤未愈,又添新堵。
潮商,潮殇
汕头缘何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