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海口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成果指引
目录
1  总则 1
2  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1
1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1
3  规划编制的成果要求 3
3
 文本主要内容及要求 3
 规划说明书 6
 基础资料汇编 10
  主要图纸 11
  分图图则 12
4 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 13
  文本和说明书 13
  图纸 14
5 电子文档数据标准 14
文本文件 14
图形文件 14
演示文件 21
6  附  则 22
  实施时间 22
附  录 22
1  总则
,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依据国家和海口市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遵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海口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凡在海口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均应符合本技术规定。
,除遵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  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根据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意图,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它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及土地管理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建筑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1、依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相关专业规划,深化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
2、确定城市土地细分性质,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将用地划分至中类,必要时划分至小类。同时,对土地使用的兼容范围作出规定。
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对规划用地的人口及建筑密度分区要求,不同区位土地的级差和城市自然、人文景观保护要求,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四项基本控制指标。同时,给出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毛密度、建筑毛密度等整体性指标,阐明居住人口与各项公共配套设施的关系。对于某些特定地区,还应在分析用地、交通、资源环境等条件基础上,制定出环境容量控制指标。
1、城市公共设施的控制,是指对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按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定量、定位、定界的具体控制。
2、城市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必须根据规划区内的用地性质和居住人口规模,按国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确定,控制的重点在非营利性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项目。要明确其用地位置、占地面积、用地界线及建设的规模与数量、服务半径。
1、确定的路网结构,增设各级支路路网,完善和落实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对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控制要求,确定道路的红线宽度、坡度、转弯半径、路幅分配、控制点坐标、标高等,确定广场、立交位置,以及对配建停车位的控制要求。
2、确定街坊和地块的车行出入口方位和数量,对禁止开口路段进行控制,以及对建筑后退红线提出控制要求。
3、协调铁路、机场、港口、地下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的指导下,补充完善工程管线规划,对各类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有关设施进行定位、定量控制,明确大型市政管线通道的地下、地面或上空的控制要求。
为了创造海口市滨海旅游城市特色,提高椰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环境质量与艺术性;同时,又便于修建性详规、建筑设计和规划管理中能较准确地把握规划用地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关系,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划分重点地段,进行功能定位,提出对环境的合理利用、建筑形体、建筑群体空间形态、建筑风格等的引导或控制要求。
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专业规划基础上,重点对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的城市绿地进行控制;运用景观生态学与景观建筑学,对山体、水系、荒野、园林绿地等开敞空间和动植物、土壤、典型地形地貌等城市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保护,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提出要求。
经济分析是对土地开发的各类经济因素(含土地级差、拆迁量、土地整治投入、出让价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工作。